近日,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女士在某药品店买了一罐蛋白粉,因结块、色泽不同于其他罐而怀疑这罐蛋白粉存在质量问题。没想到,药店不肯承认质量问题,非要顾客出示相关部门的检测结果。而这名顾客想要维权,只得先花费几千元的质量检测费用。一罐几十元的蛋白粉,得用几千元去证实它的“身份”,颇有些“高冷”的姿态啊!
可这则新闻并不是个例,上千元买的衣服扣子掉了,找商家维权,商家不承认;买了辆车经常出状况,却总是得不到解决。要想证明是产品质量问题,就得要有证据证明。可在讨说法过程中,商家提出要一份第三方检测报告,听起来这个很有道理,但要顺利实现却有太多困难。除了极少数人以外,多数人在高额的质检费用和长时间的周旋中无奈地选择了放弃。高额检测费用和所谓的第三方检测报告把消费者拦在了维权路上。笔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的举证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对汽车质量存在异议而提出鉴定申请的,一般都是消费者。因此消费者在组织证据过程中的鉴定费用,要先由消费者垫付,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相对弱势的汽车消费者的维权成本。鉴定结论如果是属于经营者责任的,才由法院判令由经营者承担。
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每个人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一些维权纠纷。维权虽然看起来是件理直气壮的事情,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大多消费者会感到耗不起时间、金钱和精力。其实除了要通过第三方的检测外,消费者们不妨多留个心眼,万一需要维权时,一定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权利,向商家索要产品的合格检验报告,报告应由社会公正机构出具,且确保在有效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