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的喧嚣中待久了,总向往一方清静之地,以荡涤困顿而麻木的心灵。早闻晋城珏山是赏月名山,正好11月8日是农历十六,几个好友趋车前往,想领略一下“双峰捧月”的美景。出发时,天公却不作美,一路上,淅淅沥沥的冬雨扫过车窗,时而还有大雾封路,有一段穿越隧道出来,天上竟然飘起了片片雪花……前路迷茫。是啊,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望,却向着一个不可预知的目标进发,心中满是期待又有些忐忑不安。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由一马平川跌落在漫山红叶中。珏山的美丽一定不止于赏月,虽然已是初冬,但山谷间红黄绿相间、色彩斑斓。远远向山顶望去,一天门、二天门陡峭的“天梯”还是有些让人望而生畏。旅游进入淡季,下午上山的游客更少,大多走马观花一般匆匆略过。登到正顶时,天竟然放晴了,远处的鸟儿长一声、短一声地叫着,和我们一样愉快而惊奇。行将落山的太阳红红的,披着一层薄薄的纱,悬挂在山峰树影间,煞是好看。眼看着天渐渐黑了下来,一心只盼着月亮出现,我们不停地环顾东边山峰,不知道月亮会在几时、会在哪个位置升起来,那种心情就像在等待自己的恋人,却不知道她会不会如约而至。初冬的山顶,寒气袭人,除过我们之外,山上好像已没有任何游客——我们是不是很傻?
忽然,珏山的灯次第亮起来,宛若人间仙境,远远望去,灵官顶、西顶、过月厅、玄帝殿,成了天上的宫殿。坐在南顶慈云阁前,享受着“天阶夜色凉如水”,却丝毫没有古代宫女的惆怅与忧怨,那种兴奋的心情,仿佛身处“仙界”!甚至自己也想羽化成仙。
好多双眼睛久久地望着天边,生怕一不留神,月亮会逃过我们的视线,在不注意的山峰间出现。你看,你看,月亮终于出来了,那么红,先是隐隐的,慢慢明朗起来——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红的月亮,红得就像刚刚落下的夕阳,上面的“桂花树”清晰可见。渐渐地,渐渐地,红色变浅了,继而变成淡黄,从山顶升上夜空,变成一个白玉盘,好像羞涩的少女,轻轻撩开面纱,绽放出迷人的光彩。许多诗句跃入脑海,“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原来,我们对月亮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读古人诗词歌赋的浮浅感受,当真正观看时,才觉得任何语言都不能准确地形容其丰姿和神韵。“嗨——嗨——”,对着月亮大声呼喊,对面山上竟有附和声传来——呵呵!看来傻的不只是我们!
如果一千三百年前的张若虚登上珏山赏月,还会有《春江花月夜》吗?他一定会发出“珏山何年初见月,山月何年初照人”的感慨!然而今天,山月待的是一群远道而来、就为看一眼月出珏山的“傻”人。因时间和季节之故,没能看到“双峰捧月”,却一样地满足,一样地欢喜,不顾山路崎岖,哼着歌儿下山去。
昨夜星辰已坠落,今夜月明人尽望。
次日,乘着暮色,行驶在回家的路上,那轮红月亮仍深深地留在脑海。车窗外,已然又是一轮明月在山头与树梢间穿梭,却没有了昨夜在山顶看到的那种红色。按照时下流行的“鲁迅体”,似乎应该写下这样的话语:“昨夜月亮升上了天空,今夜月亮也升上了天空……”难道今夜的月与昨夜的月有什么不同吗?还是平川的月与山顶的月有什么不同?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是自然的造化罢了。
是啊,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月亮,或红、或明、或圆、或缺,她像世间百态,更像美好与缺憾并存的人生,人们把她放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月亮便不只是月,也是人们的心头之月了。回想一路走来,有雨有雾、有雪有霜,看了夕阳,也赏了月亮。人生亦如此,会经历意想不到的美丽、更多的却是经历平凡,甚至坎坷。只是,我们应该培养的,是一种寻找红月亮的心境和一双发现红月亮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