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11月13日上午,省长李小鹏莅清调研水权制度改革和农业节水灌溉工作。副省长郭迎光一同调研。县长王琳玉,副县长李凤梅陪同调研。
在徐沟镇高花村,李小鹏听取了我县水权分配制度及所有权、管理权、使用权改革情况的汇报。我县人均水资源量仅185立方米,尚不到全省人均量的一半。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的情况,从2004年开始,我县以山西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契机,按照“以供定需”的水资源管理理念和“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水资源配置原则,以初始水权分配为核心的宏观总量控制和微观定额管理、用水计量控制监测和节水工程三大体系建设为重点,以配套政策法规为保障,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具有创新性的水权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实践。水权制度实施以来,我县农业灌溉地下水开采总量逐渐减少,地下水位实现止降回升。截至2013年底,全县的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4万亩,占总灌溉面积的65.2%;2013年的用水量比2004年减少2449万立方米,减少41.2%,节水效果明显。
李小鹏走进田间地头,实地察看了高花村一队三方井的IC卡自动取水控制系统,了解该村水资源使用权分配与执行情况,并与村水管员续六虎和村民续福娃亲切交谈。“这井归你管?”李小鹏问续六虎,“是的”“是专职管理吗?”“也种地,捎带的管理这井。俺们村拿卡浇地,一户一卡,通用取水,村里20多口井都能是这样,一刷卡水就出来了,管子都埋在地中间,两头都能浇上。浇完再刷一下卡,8秒钟水就停了。”“是小白龙软管?”“是,直埋地下,一点都不浪费!”“村民浇地就往这卡里存钱?浇一亩地大概多少钱?”李小鹏又问续福娃,“我一次往卡里存200元,没了再存,一亩地二三十块钱就浇出来了,以前浇一亩得5、6个小时,现在也就两个多小时。”“一年用多少钱?”“一年六七百吧,我也种菜,种菜费水,用得多点!”“现在分配的水权够用吗?”“够用!有时候存一次不够了也用亲戚、邻家的。过去浇地太浪费,现在有卡,省时、省钱又省工!”
李小鹏点点头,叮嘱村民要把水权管理好,种好地。
李小鹏对我县明晰水权、水随地走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治水也要向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要效益。推动水权改革、推广节水技术,不仅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促进了地下水位回升,改善了生态环境。要总结经验,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