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733期 >2014-11-09编印

移风易俗,从我做起
刊发日期:2014-11-09 阅读次数: 作者:思水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2500多年前,孔子说:“礼,于其奢也,宁俭。丧,于其易也,宁戚。”古人又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也多有增产节约,反对浪费的政令。
  回想在五、六十年代,有同志结婚了,大家筹份子钱,每人二至五角或合起来买上几本书,有时拿起“虎皮宣纸”,写上祝福的吉祥话语,简单却隆重;大多不办酒席,大家同乐。新婚夫妇互换礼物,也是钢笔或笔记本之类,绝对不敢奢望金饰钻石之类。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新婚之时,购买自行车、缝纫机、收录机、手表,就是当时风行的“三转一圪扭”大件了;给新娘子买当时流行的“呢子大衣”、“风雪衣”就是高档次了;而步入新婚殿堂的新人,也觉心满意足。党委和政府每年初总要发一文件:《禁止婚丧喜事大操大办》。一般也没有发现过超越底线的事;偶有大胆“吃螃蟹者”,也会受到组织上的通报甚至处分。
  1972年,我的父亲去世时,村里党支部书记主持追悼会,生产大队长致悼词;1974年,母亲去世时,党支部书记依然主持追悼会,妇女主任致悼词,庄重而严肃。既体现了对逝者的哀思,又移风易俗,很受邻里的赞赏。1985年初,我的爱女要新婚之喜了,面对县委的“一号文件”,我想也没想如何办得“体面一点”。前几日,让爱婿将我们给他们买的“收录机”、“洗衣机”和亲朋送的衣物用小平车拉走。结婚的那一天,只请同院的婶子、大娘、叔叔、大爷,吃了一桌便饭,作为喜庆。在欢乐友好的气氛中,爱女与爱婿告别父母、亲朋,骑上自行车去到了婆家。同志们都觉得在办婚丧喜事时,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到了新世纪,人们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在衣、食、住、行上,提高生活质量那是很自然的事。但在大操大办婚丧喜事上却大有越衍越烈之势,让人难以接受。现在年青人谈婚论嫁,首先就是要买新房、买豪车,让那些财力不足的人家望而兴叹。在大操大办婚丧喜事的基础上,又发展到生日宴、毕业宴、谢师宴、奠基宴、开业宴、同学宴、老乡宴……五花八门,难以数清。而场面之大,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由几桌,发展到十几桌,到几十桌,现在上百桌的酒宴,也累见不鲜,互相攀比逐年升级。而宴席的菜品也越来越高档,过去认为高档次的海参、鱿鱼也成为普通菜餚,动辄猴头、燕窝、鲍鱼、鱼翅、大闸蟹……多的数不胜数。花样之多,规模之大,档次之高,前所未有。如此大操大办的结果就是浪费惊人,腐蚀灵魂,承办者身心疲惫,被邀请者,难以承受。有不少打工者,一年辛苦积攒的钱财,就被频频送来的“请柬”,吞食得一干二净,年终回家的车票也没有着落;回家与父母、妻儿老小团聚的梦想也无法实现。有许多大学毕业生,就被一张张的“请柬”,打破了为女朋友买礼物的愿望一筹莫展,如此情况不胜枚举。大操大办几乎涉及到每一个家庭,许多人为承受不了的精神负担与经济压力叫苦连天。大操大办的陋习,对于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国家的建设,甚至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都是一种祸害。已到了此风不刹不足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程度。
  如何革除大操大办的陋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精神文明,就是革除陋习的犀利武器。大家都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对大操大办的陋习人人喊打,让大操大办的陋习没有市场。与此同时,还应该制定必要的法规,对执迷不悟者,屡教不改者,给予严厉的惩处。更为重要的还是要人人自觉,身体力行,从我做起;从内心深处,革除“爱面子”,“讲排场”,“比虎气”……等平庸陋习;树立勤劳、朴实、节俭、友善……等高尚情操。让大操大办的陋习远去,让勤俭节约之风兴起。
  移风易俗,从我做起。让社会文明,和谐,进步。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