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眼中,我就是我父亲的“青年版”,活脱脱的样子和性格成就了“遗传”的最好佐证。
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令人羡慕的赚钱本事和一呼百应的官场身价,却有一份心灵手巧的丰富内心和踏实本分的生活向往。初中毕业的父亲在当时那个年代并不算是低学历,但却成了文化大革命被害的一代,文化上的颓废形势和盲目打击使父亲的学生时代浑浑噩噩,基本上都是混着过来的。
现在的父亲,虽说岁数大了,但是始终都没有放松刻苦学习那股劲,“学无止境”让父亲的平淡生活充实了许多。人们都说我像父亲,大部分人都是从外貌上定义的,然而我却明白,我的内在更像父亲。老实本分、腼腆内向都是我们父子的共性,还有那不变的一份韧劲。父亲不善言谈,但有一颗澎湃的心,以前受条件和经济的限制,好多理想和愿望都遥遥无期,有了儿子的父亲就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了我的身上。
由于文革的搅和,父亲的读书生涯一盘散沙,受置于知识上的缺乏,父亲的第一愿望就是供我读书,读更多的书。我在父亲的鼎力支持下,学习之路一直走得都很顺畅,我从父亲身上得到的不只有那源源不断的鼓励和支持,还有那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和孜孜不倦。儿时不太懂父亲的“压迫”,慢慢长大,发现我渐渐走出了父亲期望的路线和成功,也体会到了父亲渐渐弯下的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也许每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不只是重复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想法早已开花结果,且始终都没有过时。
我从父亲的身上耳濡目染地学到了很多,他的成功和影响就是我前行的标杆,父亲喜欢木工和修理,自学成才的他学到了诸多可以拿得出手的技能,这是我所钦佩的。小时候就知道父亲特别能干,样样精通,那种刻苦钻研、永不放弃的精神也慢慢地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了。慵懒时看看父亲,困顿时看看父亲,一种潜在的鼓舞力量就会让我振作起来,坚持下去。现在的我,永不放弃成了前置座右铭,激励我像父亲一样,成就自己的开阔小天地。
我就是一棵在父亲呵护下茁壮成长的小树,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共同的模样,继承着父亲的优点成就着父亲的梦想。现在父亲老了,不如当年了,年轻的我就成了父亲的榜样。“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精神内涵让我无法放下和退缩,再大的困难和艰险,只要有身后的父亲在,就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了。作为儿子,永远不是怀中的婴儿,永远不是伞下的孩子,强大的岁月车轮推着我们向前,看着手上生满老茧、头发变得花白的老父亲,做得总要比说得多。
自己的路终究还要自己走,有了父亲的依托,我坚定了信念认准了方向大步向前,我,就是年轻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