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家蛋糕店,看见有两种蛋糕不错,就让服务员每样装了点。服务员刚将包好的蛋糕放到电子称上就停电了,她“哎呀”了一声,对我说:“麻烦等一下,隔壁有秤盘,我去称一下。”等了不到两分钟回来了,回来后的服务员一脸愁状。我掏出钱包,问多少钱,她为难地说让我再等一下,然后冲着里面工作室大喊:“姐,出来帮我算下账。”闻讯出来的一名中年妇女疑惑:“怎么还要帮你算账,不是有电子秤吗?”服务员着急地说:“停电了……顾客买的两种蛋糕都是9两,喏,这个8元一斤,那个7.5元一斤,快算算,该收人家多少钱?”听到这里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离开电子秤的她连最基本的乘法都不知道怎么算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们周围出现了许多懒人工具,如计算机、电子开关、遥控按钮、傻瓜相机,这些东西在方便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也助长了人类的惰性与麻木。记得小时候,最羡慕的就是村小卖部的售货员,他们抱起桌上那个磨得发亮的算盘“噼里啪啦”划拉几下,嘴里还念念有词:“七上二去五进一、三下五去二……”很快就算出顾客购买的一堆东西的价格。那时当售货员最基本的条件就是算盘一定要好、头脑一定要灵。而如今,无论是在大型超市商场,还是小型门店摊点,无论卖吃的喝的,还是玩的用的,桌上的那台电子秤成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不管你数学学得如何,只要会用手指头摁“确定”键,那么,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服务员,你就可以悠闲地拿部手机坐在一边边玩边挣钱。
话说回来,器械再好也有损坏的时候;工具再先进也有依赖不上的时候,而学好知识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养,也会让人受用一辈子。在多多少少对上述那位花季少女有点小觑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报纸一角劝告莘莘学子:珍惜机会,好好学习,莫要过分依赖“懒人工具”,只有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头脑才会受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