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对律动教学是非常重视的。如音乐教育家柯达依就曾说过:“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律动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就应该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律动有机结合起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创造力的律动往往比整齐划一的律动显得得更有教学上的意义和价值。当学生学习歌曲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针对这一现象,我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如: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现你所听到的乐器,并用拍手、走步等简单动作来表现音乐的节奏以及旋律的变化。这些看似抽象的凌乱的活动往往对儿童的创造潜能,开发智力,展示自我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音乐教学中的律动,是综合的能力的培养。训练时常常需要有音乐伴奏配合造型。通过悦耳的音乐和特定的造型,孩子们不但欣赏音乐还能通过动作体现音乐内容。如,教《数鸭子》一课,先启发学生想象小鸭子的样子和老爷爷的模样,再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编一些动作,边唱边表演。欢快的情绪,自身诙谐的表演,激发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热爱学习,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表演技巧和对音乐的感悟体验。
体态律动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探索的一个教育领域,但是要真正将它运用得当,真正让学生在这一活动中提高音乐素质,还需要教师长期的、深入得研究和实践,不断在正确的教育思想下寻找新的突破点,不断创新和丰富教育手段才能使这一教育理念在当今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