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山水*之间总第2718期 >2014-09-28编印

游“边区创举”红色发电厂
刊发日期:2014-09-28 阅读次数: 作者:孟晓湘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说起旅游,大多数人都情迷青山绿水、峡谷名川;都市风光、城市园林;波涛大海、浩瀚大漠。这些迷人的地方我也很青睐,但我还偏爱到红色旅游区观光浏览,既能满足我欣赏名山胜水、大自然美丽的景色,还能为我提供丰富的摄影素材;既可使我增长红色革命的历史知识,又可从中感受到革命英烈浴血奋斗的舍己精神。这种青睐也许是受父母当过兵、扛过枪、打过小日本、南下渡过江的影响而产生的。所以,每到一个旅游地都会留意当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故事,从这些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中去感受老前辈们是怎样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
  6月的一个双休日,我和爱人驱车前往红色旅游“沕沕水生态风景区”一日游。沕沕水位于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西南边缘,晋冀交界的绿林山区,海拔800—1100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大小台级瀑布和喷泉、溪流遍布景区;植被茂盛,鸟语花香,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红色旅游于一体,是国家4A级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沕”(WU)字,意为幽深,因为瀑布发出的呼呼声巨大而得名。
  这次旅游,也接受一次革命教育。到达景区已近中午,一路颠簸还真有点饿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先填饱肚子再说。进了一家“农家饭店”,坐下来要了一个烩菜、一个凉菜、两个馍、两碗粥,心想不够再点,别浪费了。嘿,那曾想,这大山里的村民既淳朴、又善良,那股热情待人的劲,让你感到格外的亲切。老板娘又是给你端茶、倒水,还给你介绍“沕沕水”景区特色。闲聊的工夫烩菜端上来了,我一看傻眼了,本以为烩菜是一碗,那晓得端来一大盆,这也太实在了,而且挺丰富,有山菇、山药蛋、豆腐块、宽粉、猪肉片等炖在一起的。这么大一盆,再来俩人也够吃了。老板娘还热情地招呼着:吃好才能玩好,不够再给你们盛,不加钱。我赶紧对老板娘说声:谢谢,凉菜和馍就别上了,就这一盆也吃不了啦……
  景区入口处是一座古城楼建筑,二楼的横梁上写有“边区创举”金字牌匾,一楼门洞上方横挂“沕沕水生态风景区”黑底金字牌匾。进得景区内便会听到“沕沕”的、厚重的轰鸣声,穿过湿润迷濛的水雾,才看到原来这“沕沕”声是由一处好大的瀑布倾泻而下发出的轰鸣,这便是堪称“燕赵第一瀑”的台级瀑布。再往里走,一块稍宽敞的地方中央竖着一块写着“红色发电厂”字样的石头,不远处有一砖砌的院,院门柱上挂着“沕沕水发电厂旧址”,院中央也竖着一块巨石,上写着四个红色大字“边区创举”。
  沕沕水发电厂是解放战争时期,在朱德总司令亲切关怀下,我党我军和当地老百姓共同奋战,克服艰难险阻,用生命和鲜血建造起第一座水力发电站,也是新中国水力发电事业的发祥地。
  1947年,全国革命战争形势处于战略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党中央也即将迁往西柏坡,照明、收发报、广播、兵工厂等急待电力供给。中央工委批准利用沕沕水百米落差的泉水瀑布建设水力发电站,并于1947年6月动工。建厂房所需石料、木材全部就地取材;砌墙没有水泥,用石灰拌红土代替;输电没有电线、电缆,靠捡来的旧铜、铝、电线及夜间剪掉敌人封锁沟的铁丝网拼接;安装使用的发电机是解放井陉煤矿的战利品;所属设备、零部件等是战士们化装到国民党盘距的石家庄通过地下党组织寻找和购买。“沕沕水发电站”就是在这十分艰难的条件下,白手起家,冒着生命危险,军民团结冲破崎岖的山路、河渠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哨卡、围追堵截等艰难险阻,历经7个月,于1948年1月25日建成并一次试车成功。朱总司令为发电站颁发了“边区创举”纪念匾,并写下了“红色发电厂”题词。沕沕水发电站不仅添补了解放区电力空白,而且出色地履行了向革命圣地西柏坡和兵工厂供电的神圣使命。点亮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第一盏明灯。为毛主席、党中央指挥三大战役、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当时西柏坡流传这样一段话“飞流直下三千尺,催开太行万盏灯”。
  沕沕水发电站的建成再次印证了我党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与精神;充分体现了我军舍身忘死、不怕流血牺牲、为解放全中国而战的坚定信念;显示了人民军队和老百姓鱼水之情和团结战斗的协作精神。沕沕水红色发电厂是不怕苦、不怕死的象征,是一种永不磨灭的精神。
  沕沕水红色旅游区山花烂漫,泉水沁心,清风习习,百鸟争鸣。台台清泉晶莹剔透,沕水瀑布飞流而泻,真山真水,神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