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这样评价她:实在、勤恳、爱岗、敬业;同事这样推崇她:真诚、无私、进取、热情;学生们这样尊崇她:善良、慈祥,就像妈妈一样,亲切地称她为“老班”妈妈……
她,便是2014年荣获市级优秀教师的清源镇中初一(10)班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左淑英。
学生在她课堂上唱“主角”
左淑英,1988年7月参加工作,在教育这片沃土上已耕耘了整整26年时间。26年来,她默默耕耘在教学第一线,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她所挚爱的孩子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她追求的目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她的自律信条。26年来,她饱尝育人的艰辛、喜悦,对于曾付出的心血,她感受更多的是充实和快乐,是春泥护花的满足。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她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她的讲课方式灵活多样,通过巧设悬念,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课堂上有时让学生独立思考,有时让学生合作讨论,有时动手操作,有些题由学生来讲解,她做点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她一贯实行民主教学,常向学生渗透“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成绩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勇于钻研,探索规律;中等的学生,打好基础,发展优势科目;基础较差的学生,着眼基础题和部分中档题,放弃难题。要求各组开展“兵教兵”活动,让品学兼优的学生或班干部,扶助一个后进生或某学科有困难的学生,互相鼓励帮助,共同提高。
她在学困生作文中唱“主角”
在管理班级琐碎繁冗的工作中,她深深体会到: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她深深地懂得: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精心呵护。
2008年初三学生重新分班后,有个学习纪律较差的学生分到她的班级,她了解到这位学生是由于上小学四年级时失去母亲,父亲对他疏于管理,导致纪律涣散、对学习失去信心。左老师就给他安排了一位学习较好的学生与他同桌,全班座位一周轮换一次。在一篇作文中,这位学困生这样写到:“来到新的班级,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不但能和好学生坐同桌,而且还能坐到第一排,好多年了,我不是一个人坐最后一排,就是和老师同桌,没想到分到新的班级,我能有这样的待遇……”那种激动与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对于问题学生她总是多观察、多谈心、多家访、多帮助、多鼓励,并努力寻找和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趁势表扬,促其发光。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对于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复或倒退,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
她让学生说脏话就会脸红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左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清源镇中学生多来自农村,由于受环境影响,说脏话司空见惯。初一新生刚进校,她就向学生提出了不准说脏话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约束纪律,还让学生监督老师,若发现老师说一句脏话,任凭学生处罚。上学期临近毕业,有个学生对她说:“老师,三年了,无论我们犯多大的错,让你生多大的气,发多大的火,从来没有听到你对我们说过一句脏话,我们真佩服你。现在我们一说脏话就觉得脸红。”左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她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无论你学习成绩好坏,首先要做好“人”,要先做人后做事。左老师是这样教育学生的,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从教26年,她的学生在省市县局组织的数学竞赛中多次获奖,她本人也多次荣获“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优秀辅导员”称号;2012年,她撰写的教学案例《一次函数图像》荣获山西省教育学会一等奖,她撰写的论文《新课程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荣获山西省教育学会二等奖,她撰写的论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荣获山西省教育学会三等奖;职务考评她多次被评为“优秀”,并荣获市县优秀教师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