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跌】(diē)
“跌”,会意兼形声字,从足,从失兼声。
“足”即脚,“跌”从“足”表示与脚的动作有关;“失”为丢失、闪失、失去,意为失控,没有把握住。“足”“失”为“跌”,为失足,也就是没有踩实,失去了平衡而摔倒。《玉篇·足部》:“跌,仆也。”“仆”是向前倒下。“跌”的本义为失足摔倒,如跌倒、跌跤。“跌”是高度的下降,因而引申有下落、降低之意,如跌落、跌价。“跌”由此也引申表示人的心情的低落或行文起伏以及音调的顿挫,如跌宕。
人走路失去平衡,很容易跌倒在地。《淮南子·缪称》:“若跌而据。”意思是就像摔倒在地上一样蹲踞在那里。“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的样子。人在跌倒之后,很容易受伤。“跌打损伤”泛指人因跌、打、磕、碰等原因而受的外伤。我国传统医学在外伤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许多有效的治疗跌打损伤的秘方、偏方,并在民间广泛流传。
“足”“失”为“跌”,是因有过失而跌。“跌”字强调了出乎意料与失去控制,由此“跌”也比喻有了过失。《汉书·扬雄传》:“一跌将赤吾之族。”意思是如果犯了这个过失的话,就会使国家一下子贫穷下去。人生在世,要想有所作为,就难免有过失。有了过失不要一蹶不振。跌倒和过失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必须缴纳的学费,而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开阔的眼界、日渐增长的本领就是我们的毕业证书。所以,与其说跌倒是一种错误,不如说跌倒是一次磨练。
人在跌倒的时候,身体会向下倒去,由此“跌”引申为落下、降低,如“跌坡”指陷落的坡岸;“跌课”指算卦、占卜。因为摇卦的时候,要根据蓍草或铜钱落下来的形态和数量来占断,取其下落义,而用“跌课”。人在跺脚的时候,是脚由上向下降落的过程。由此“跌”也引申为跺脚、用脚踩踏。《三国演义》:“孔明跌足长叹曰:‘大势去矣,此吾之过也!’”“跌足”往往发生在悲痛、伤心、绝望的时候。又如“跌脚捶胸”指边跺脚边捶打胸部,形容恼恨或者伤心到极点。
人生之路常充满沟坎,布满荆棘。既然跌倒不可避免,就不要把偶尔跌倒当成一生的失败和不幸。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经历了一次次的跌倒,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的曲折,才能真正体会到成长的喜悦和满足,最后迈着坚定稳健的步伐走向成功。跌倒如果算是失败,我们坚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跌倒如果是成功的加速器,我们更会为之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