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宏健
从迎接第一缕晨曦开始,城市中的环卫师傅们便战斗在环境卫生工作第一线,他们熬过了多少三伏酷暑,度过了几许数九严寒,倾尽自己所有的能量精心呵护着城市的容颜。在环卫事业奉献了30载时光的赵润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她以超群的品格、辛勤的劳动和默默的付出,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赞许,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
她先后被评为市、县劳动模范、优秀一线环卫工人、全市优秀城市美容师,2009年被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一等功……
另类的早晨
凌晨4时,天还未亮,静悄悄的城市,人们都在熟睡中。在南营留村的一户农家院里,62岁的环卫工人赵润开已经早早地起床,几分钟洗漱后,她急匆匆换上工作服便出门了。
空旷的街道,朦胧的晨曦,赵润开骑着自行车来到工作岗位——县政府门前,停好自行车,“刷刷”的清扫声就一声声地回响起来。
昏黄的路灯下,赵润开的身影连续50分钟都没有停歇。“我们要在6点多把自己负责的路段清扫干净,并且把垃圾清运走。”赵润开一边清扫一边对记者说。
其实,除了路面,角落也要清扫,有时候细小的垃圾扫不出来,就只能直接用手抠,每个砖缝里都要扫到,像是树池沟缝,一定要仔细清干净,墙角草丛也要注意,不能留下塑料、纸屑。除了扫地,赵润开还要负责果皮箱清理擦拭及城市“牛皮癣”的清除工作。
虽然早上很凉快,但是赵润开的额头、脸颊都挂满了汗珠。她从口袋拿出一块手帕简单地擦拭了下,随后使劲地捶着后背,坐在街边商铺门前的台阶上休息,喝几口水润了润干裂的嘴唇,还没坐稳,便又起身开始忙碌。直到6点多,赵润开扫完了这条街道,再回过头来对整个街面上的细小杂物再次巡查清扫后,方才回家吃饭。
清晨7点半,她将迎来第二轮的清扫,一直持续到下午1点,在与组员进行任务交接后才离开。
家人先后入“伍”
赵润开1952年出生在清源镇小北村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18岁那年嫁到了南营留村。1985年为谋生计,赵润开与刘凤宝夫妻俩双双走上环卫工工作岗位。
那时候,赵润开每月仅拿40元的工资,和她一起去的人干了几天,都嫌活儿累、工资低,一个个地都走了,只留下赵润开夫妇。夫妻俩都从事环卫工作,其中的艰辛比谁都清楚,可他们却做了一件让大家都不理解的事情,让自己的儿子刘树德也做了一名环卫工人,并时刻鼓励教育他勤勤恳恳地干工作。儿子刘树德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干些扫马路、掏下水道等活计,并在1987年,也成了一名环卫清运工。至此,他们真正成了一个环卫工人之家。一家子除了吃饭、睡觉,都奔忙在各自地段的工作岗位上。
然而,环卫工人之家队伍还在不断壮大,这次加入他们“战团”的则是儿媳妇王拖仙。初见赵润开母子清扫马路的时候,她还暗自笑话他们脏兮兮的,然而随着一步步地接触,她对这份工作、这个家庭、这个未来丈夫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2011年,王拖仙也加入了环卫清洁工的行列。
要做就做好
靠着自己的踏实和细心,参加工作不久,赵润开就担任了县城主要干道、繁华路段的清扫保洁工作。经常是哪个路段缺人,随时调她去帮忙,领导知道,工作交给她放心!
美锦大街东湖宾馆到县法院段,是目前赵润开负责清扫的路段。这一路段是县委机关驻地,单位多、人流车流量大,以前,这里日常卫生维护总是不尽如人意,还时不时受到有关领导的批评。于是,环卫队便让赵润开负责这一路段。“单位信任自己,把‘名片’路段交给自己,必须扫出个样子来!”为此,她经常叮嘱、鼓励组员,努力将整条美锦北大街的环境卫生搞上去,并轮班在道路上保持路面清洁,“这条道路是我县很重要的一条路面,代表我县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组的人员必须即时清理,工作量大,责任也大。”
在她的带动下,这条路段成了“样板路段”、“免检路段”,自她接手该路段以来的几年时间,这里的环境安然有序,再也没听到领导的批评和指责声了。
环卫路上多磨难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赵润开经常会遭到一些人的刁难,“有时候扫大街会碰到一些不讲卫生而且态度很不好的人,他把瓜子皮吐一地,而我到他跟前清理的时候,他就故意找茬,说‘你这素质真不高了,人还没走了,你就扫了’?”
面对这种无理取闹的人,赵润开什么也不说,“他在前面丢,我们就在后面捡。”尽管环卫工作这么辛苦,有时还不被人理解,经常遭人嘲笑,但赵润开总是始终怀着乐观的心态,她相信,总有一天大家会理解的。
其实,这些情况于赵润开而言,已是司空见惯了,可比这更具辛酸意味的便是他们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没有休息日的情形了。像是过大年的前几天遇到冰雪天气,他们幻想中合家团圆的景象随即破灭,因为近年来万家灯火、鞭炮齐鸣的大年三十晚上,赵润开几乎没有和家人坐在一起看过春节联欢晚会,她一直坚守着岗位,与大家扫雪除冰,疏通道路,让第二天出行人们走得放心。她失去了是美好的团圆机会,为了工作,付出的是冻僵的双手、冻烂的耳朵,还有被汗水浸透的衣服……
环卫工作是件很苦的差事,而安全隐患也是首当其中最令人担忧的。10年前五月的一天,赵润开凌晨4点出门工作,被后面呼啸而来的三轮车刮倒,导致腰椎骨折,修养了6个月才康复;车祸现场,被反弹回来的摩托车砸中身体误伤,血流满地;清理地面的玻璃渣子时见了骨头,鲜血横流……
有成绩必然就有付出。常年风吹日晒雨淋和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劳动,赵润开身上已不同程度地患上了各种疾病。每每天阴下雨,她这腰疼的老毛病就又犯了。
乐善好施人缘好
常年在马路上清扫,或多或少会捡到一些档案袋、驾驶证、身份证、存折、现金等丢失物,生活并不富足的赵润开毫不犹豫地都上交给领导,让这些失物完璧归赵。
有次赵润开在文源路贯中大厦一侧捡到一张13.6万元的存折,她毫不犹豫当即将存折交给了中队长。几经查询,二人找到失主,并亲自将存折送还。当满心感激的失主从她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存折要酬谢她时,她却婉言谢绝了,“我的工作还没做完,我得赶紧忙去了。”
在同事的眼里,赵润开是热心肠的大姐。作为这一路段的组长,她用真情和关爱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环卫新人。在工作中,经常对同事给予关心帮助,提醒同事注意安全,让大家齐心协力把事情做好;在生活、思想上予以关爱,谁家有困难、谁生病在家,她都亲自慰问和探望。
赵润开团结同事,乐于助人。虽然她每天的工作量繁多,收入微薄,但总不忘帮助别人,遇到那些确实有困难的人,都会拿出极其有限的财力,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她的一位同行说:“赵润开在我们环卫工人中是名人,人实干、朴实、勤劳、和蔼,荣誉也最多。她干这一行时间最长,她是当之无愧的模范。”
然而,人总有老的一天,步入花甲之年的赵润开对自己年老以后的生活也充满忧虑:如果有一天拿不动扫把了,我又靠什么来生活呢?因为多少年来,他们一家全部都是临时工,年老以后的生活完全没有保障。但赵润开对做这一行并不遗憾,“其实,我很喜欢这份工作,每天高高兴兴地上班、快快乐乐地下班,而且在自己负责的路段呆两三年,与自己工作的每一条路、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垃圾桶、每一处花池树池就都有了感情,就是走了,也会回来看看。只要我身体健康,我还会一直干下去,等到哪天干不动为止。”赵润开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