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怀念,因为看见一段透过窗户的阳光,听到轻风卷起图书馆的窗帘,或者,走在那条承载着汗水和心动的百米跑道上。因为这些场景曾在我们呼啸而过的青春岁月里烙下痕迹。我们伤逝,因为幸福如此遥远,也许是一座山的距离,也许是生与死的距离……
看《情书》,感受不到《泰坦尼克》那般动人心魄的爱情,体会不到《那些年》中懵懵懂懂的青涩,它给人留下的是淡淡的愁怨和默默的宽容。在这里,爱情成为一种追忆,永恒存在于记忆里,因为再也无法得到,因而需要思念和泪水来补偿。《情书》它不同于普通的悲剧,它展示的无常和宿命,掩于唇齿,止于岁月,传递着绝望的情绪。在这部影片中,悲哀即是美,不需要过多的修饰与涂抹。
影片中的两位女主角,渡边博子和井藤树,都是心中怀着爱的女子,恰恰她们爱的还是同一个人。只是博子爱得笃定、执着,所以她承担着更多的不甘和痛苦;井藤树却爱得朦胧、隐晦,因而她可以在回忆中提炼幸福。电影中有关博子的桥段总是采用阴冷的色调,从一开始在漫天大雪中的祭奠一直到她安静、悲伤地咀嚼每一段关于爱人逝去的过往,始终压抑在苍凉的气氛之中;相对于井藤树回忆中那些温暖和煦的色彩而言,博子却始终走不出恋人死亡的阴影,博子的遭遇显得十分冷清。因为对方带着微笑的回忆却是对她残酷的伤害。
井藤树的爱,却只关于年少,干净澄澈,沾不得瑕疵。若不争取,若不追究,或许就永远不会发现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唯一能够想起的,却是那些嬉笑打闹的时光,那个沉默古怪的男孩,那个安静神秘的身影……那些关于年少轻狂的点点滴滴,以及小心翼翼不敢说出口的爱慕,最后伴随时光一起寂静而坦然地走向离别。直到多年以后,井藤树看到男孩画给她的画像,她终于惊慌而坦然地接受了这份在时光中洗练冲刷过的感情。
博子的爱浓烈深沉,藤井树却如此内敛羞涩。然而爱,却偏偏相差不起一毫厘。曾经的,因为羞怯而错过了;如今的,再深沉却也输给死亡。爱的无措、命运的不遂人意,或许是这段故事加诸给她们永远无法抹去的悲伤和留恋。
曾经,我们如何表达心中懵懂青涩的爱意?不就是那一纸小小的情书,挑一种最深情的底色,用最真挚的文字书写自己的憧憬。这样最好,不需要站在喜欢的人面前紧张得一语不发,不需要每次触碰到那个心动的眼神就开始躲躲闪闪。一张纸上承载着秘密和希望,也写下自己的心声和坦白……
——“你好吗?”“我很好!”……
终于明白,她不关心他的过去,不在意他爱上她的理由,唯一在乎的,只是他是否安好,无论身在何方;所以她追逐求索了那么久,却只有这短短的两句话,几个字要对他说,因为,她爱他。爱可以比生命更永恒,博子的情书是写给井藤的,是写给自己的,也是写给爱情的。
在最美好的岁月凋零,才值得最深刻的缅怀,这是影片展示美的方式。虽然残酷,但是同样真实。在这种沉痛的“美”之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摸索前进的方向,也是影片更深层次的含义。不仅仅是是博子,井藤树也目睹过死亡,也能深深地感受到那种绝望和痛苦;当她的父亲被蒙着白布推过身边时,不能摆脱、无法忘记,就像埋葬在雪里的蜻蜓,即便丧失了生命却依然存在。然而影片同样也在昭示新的希望,鼓舞人们走出死亡带来的恐惧阴影。正因如此,博子可以选择在无数次的回首中重新踏上自己的生活;井藤树可以微笑着,坦然地走过死神的镰刀。
当一切重回正轨,博子终于宽恕了过去,怀着对未来的希冀继续前进;井藤树收藏起青春留下的惊喜。她们走出自我感情的深渊,收获成长,重新认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自己。博子与井藤树从未正面相遇,却在彼此的猜想中无数次地倾听对方的心声,踏入各自的内心世界,也带去了希望和祝福。我们不需要为了她们的擦肩而过感到遗憾,因为她们的灵魂早已交融在一起,闪烁着坚强和爱的光芒。
一段过往,一种感情,一次无可挽回的思念。既然死亡不是终结,既然回忆不能遗忘,就要铭记着追忆和希望,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也轰轰烈烈地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