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教育*园地总第2700期 >2014-08-17编印

盛夏于浮华之地静静沉淀
——上海研修班学习心得
刊发日期:2014-08-17 阅读次数: 作者:吴国娟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盛夏,浮躁;上海,繁华。
  7月7日至12日,我有幸作为太原市首届“敬业杯”一等奖获得者,随市教育局赴上海参加了为期六天的研修班学习。其间,我们分别聆听了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上海市普教处处长倪闽景、全国师德楷模于漪老师、静安区教育学院张人利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顾志跃教授、上海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上海市正厅级巡视员尹后庆、上海名师基地副处长周增为的讲座,享受了一次宽视野高规格优质量的教育盛宴,可以说,就在这个浮躁的盛夏,我于繁华的上海滩完成了一次静静的沉淀……
  有思想的芦苇
  陈军校长在和老师们分享了他的成长经历后建议老师们学会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他提醒老师们:优秀教师关键优秀在他的有思想有个性。他还和我们具体谈了十条他从《论语》中思考出的思想,如“自强不息”的人格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知之”——“好之”——“乐之”的心理学思想,“君子不器”的开放思想等等。之后的周增为处长也在一开始就讲:“我们的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人云亦云,拾人牙慧。”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枝会思想的芦苇”,他想强调的应该不是“生命原本脆弱”而是”有了思想它可永恒”吧。也如周国平先生所言:“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静待花开
  陈军校长在谈到《论语》中的过程思想时特别提到了台湾刘墉先生的教育观“等待”,特别申明“别人是期待,我是等待”。当然这一等待不是被动等待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预料到孩子的成长,关键是为他营造了很有利的成长环境,是一种主动的等待。我认为这是极为科学的,孩子的成长是有一个过程的,揠苗助长注定是悲剧。之后的倪处长也不约而同地谈到了“生长而不是建设”的问题。
  张爱玲感言:“非走不可的弯路”,龙应台嘱咐:“孩子,你慢慢来”,据说美国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慢慢来”。望更多的教育者能意识能这一点,这样更多的“花朵”“幼苗”就可以逃脱被“揠苗助长”的噩运。静待花开,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便很灿烂,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
  教育要存敬畏心
  顾志跃教授提醒我们为师者:“教育要存敬畏心。”同样周增为处长也告诫我们:“要保持课堂的敏感度。”周处长还给我们讲了一件事:一次省级教学比赛中,一位年轻漂亮又讲课精彩的女老师在上课,其间,她贴在胸前用做奖品的五角星掉在了地上,前排一小男孩捡起来说:“老师,您的五角星掉了。”老师接过来五角星继续上课。课结束了,又有一颗五角星掉在了地上,还是那个小男孩跑过去捡起来送到老师跟前:“老师,您的五角星又掉了。”老师脸也没回:“没用了,丢到垃圾桶吧。”……评议时分成了两队,一队坚持这老师讲课确实很精彩应该拿一等奖,另一队坚持她丢掉的不止是五角星,她不够优秀教师的资格。结果我们不去关注了,我们应该郑重思考的是“教育无小事”!“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这是陶行知前辈曾谆谆教诲我们的。
  当未来已来
  倪闽景处长主要给我们谈了新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美好前景,从他的口中、课件中我们突然意识到“未来已来”:国外的一些学校3D打印机已走进课堂,学生已可以在课堂上将自己的创意“打造”出来;上海的一些学校孩子们已可以走进“云厨房”做出自己的拿手菜并录成视频和老师同学家长甚至全世界的人分享……在感叹科技的强大与美好的同时我更在思考两点:一、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学校要想走到这步还有待时日,这切不可成为当地教育者搞不好教育的借口;二、我更担忧的是如何让这把科技之剑不伤手!有多少孩子更多地是被网络、手机所拉下水而不是被其影响得更正气!有多少家长、老师不是谈网络、手机这些科技就色变!倪处长也认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强调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下德育工作更为重要。我也在想,科技可以给教育增添很多的0使之更有价值,但德育是前面的1,如果这个前面的1倒下了,那后面再多的0也是无意义的。这不是危言耸听。
  大道至简
  用心聆听了这几位教育界精英关于教育各自独到的见解,我脑中突然跳出一个词:“大道至简”。可不是,撇开他们各自具体的言论,其实他们的本质是一致的,是简单的,那就是一个字——“爱”。爱自己,所以要努力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爱祖国,所以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成就,为国家的富强尽一份力;爱生命,所以要努力使自己的所做所为能帮助更多的生命更好成长……不用再费太多脑细胞去学更多了,返璞归真,首先学会去爱吧,只有先有了真诚的爱,爱自己,爱他人,一切教育问题才能得到更好解决。
  几日的学习就在我一句句的认真聆听与理性反思中匆匆画上了句号。坐在返程的列车上,我的眼前浮现的不是浮华的外滩风景而是于漪老师那亲切的脸庞,那饱含期待的眼神,我清醒地知道这次沉淀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