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医学精粹,在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医之德”依旧是每一位中医行医过程中务必恪守的道德准则。“医德”,中华传统核心价值体系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德行,清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的全体医务工作者身体力行,在中医道德素养、中医专业水准、中医诊疗环境、中医治疗设备、中医公益服务、中医新媒体宣传等六个方面积极贡献力量,用实际行动将“中医之德”与时俱进,诠释着“医德”的新时代内涵。
重视道德素养的环境熏陶
清晨学习三分钟《弟子规》,这是中医科的每日必修课程。《弟子规》,国学经典著作,这本书从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的层面渐次传授给我们修身的人生智慧。每日三分钟,不长,但累积起来就是一笔精神财富;每日三分钟,坚持每日都学,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在其熏陶下,道德素养必上一个新的台阶。“先做人,再做医”,中医科的每一位工作人员每一天都是从学习弟子规开始,在践行弟子规中行医、服务,以有所得、有所悟为一天的工作生涯画上完满的句号。
倾注于中医专业水准的提升
医术的高低是衡量一位中医最直观的标准。中医科与她年轻的团队一同成长。科室聘请省人民医院专家长期坐诊、查房,使专业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得到快速提高。近年来,通过专业技术选拔,从各大中医学院录用了一批优秀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子。他们年轻活泼,充满活力与激情,富有战斗力与凝聚力。他们基础扎实,谦虚沉稳,在科室老师的带领下,每日进行医术实践、经验交流、探讨、总结。并定期选派医师轮流赴山西省中医院、山西省针灸研究院、省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与上级医院建立长期互助关系,临床遇到难题随时和老师联系,给患者以最优质的服务,以专业水平的提高为重中之重,提升中医科的整体实力。
注重中医疗养环境的打造
2014年5月7日,中医科住院部从医院住院部一楼迁往门诊部八楼,开阔的空间,明媚的阳光,焕然一新的环境使得每一位中医工作者以更大的热情、更平和的心态、更亲切的微笑投入到医疗服务中去,更加舒畅了病患的心情,充分体现了中医“情志调养”的治疗理念。细心的中医科人还不忘充分利用开阔的空间,在办公室、特色疗养室、楼道、病房都摆放了绿色植物。绿意盎然的植物净化了空气,愉悦了心情,是“情志调养”理念的又一体现。除了绿色植物,整个中医科室的布置,办公室窗帘、病房的床单与窗帘、楼道的宣传栏版面都以柔和的淡绿色为主,令人置身其中神清气爽,心情舒畅。“绿色”这种象征生命色彩的颜色,为中医科增添了清新的气息,也体现了科室年轻团队的勃勃生机。
致力于中医治疗设备的应用
病房搬迁后,中医科新开设了中药熏蒸室,两台先进的熏蒸床、足浴盆、足熏桶陆续到位。熏蒸治疗通过蒸汽热敷使全身毛孔张开、毛细血管网开放。在蒸汽环境内,机体内邪外出,药物离子通过对患病部位和经络病变区进行有效渗透,药力直达病灶。对改善微循环、松弛骨骼、镇痛及活络关节有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各种疼痛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哮喘、伤风感冒、体癣湿疮、痛经、妇科带下、补肾壮阳、减肥健美等,可轻松驱除一些顽疾,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另外开设了中医特色治疗室,各种针灸、艾灸、理疗设备一应俱全,可进行毫针、浮针、火针、耳针、艾灸、推拿按摩、刺络拔罐、埋线减肥等二十余种中医特色治疗,充分发挥中医治病专长,体现专科特色。
医疗设备档次的提升,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位,口口相传,很多老年病、慢性病、疼痛病及疑难杂症等病患纷纷慕名而来。科室积极开展“中医优势病种研究”,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优势,运用中药、艾灸、浮针、熏蒸等多种治疗手段,借助综合医院西医检查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中风后遗症、眩晕、周围性面瘫(面神经麻痹)、痹症等治疗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尤其在运用浮针治疗顽固性眩晕症方面取得独特疗效。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更加注重传统医术与先进科技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综合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强化中医公益服务
中医科热心于中医公益服务,全心全意为患者健康着想。每周定时为患者做免费的中医体质辨识,免费发放中医养生茶,养生资料。每周五下午开展免费的中医养生讲座,解答患者的养生困惑,纠正养生误区,传播健康理念。在科室老中医带领下医患共同学习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华传统养生操,这样的公益举动,得到了患者、群众、领导及全体科员的积极支持与肯定,大家共同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热心于中医新媒体的宣传互动
近期,中医科室开通了名为“中医魂”的微信公众平台,科室每周都将中医科室最新思想动态、最新治疗动态、病患最新反馈动态、养生知识等内容及时地进行搜集、整理、上传发布,推广中医科室的知名度,达到与公众互动的效果。
近日,运营不久的熏蒸治疗、特色治疗得到病患的一致好评反馈,中医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医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勤思博学,尚德仁心,积极进取,共同努力,为中医事业,百姓健康投入更多的心血,真正充实“中医魂”的医德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