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保先生生于1945年。合作化时期,曾前后任“农业社”小队会计与大队党支部书记。他素来对集体工作兢兢业业,对街坊邻里满腔热忱,勤快耿直,办事公正,因此,在当地享有“好人”称号。
韩林保的“爷爷”辈,曾在徐沟城开面食馆。他的本家爷爷韩竹根,当年在庙会集市赶场时,一把竟然能拉出二十斤拉面,真可谓功力深厚、技艺精湛。凭着祖传面食技艺,韩林保于1988年春,同十七岁的三儿子韩永旺,以节节上升的趋势办起了“大碗面馆”、“徐沟饭店”、“清徐人家”、“晋韵楼大酒店”……由于为人厚道、经营有方,酒店开一处旺一处,开张二十余年来,现在已经发展到大小九处饭店。事业做大后韩林保任董事会主席。
潜心收编《山西面食大全》
2008年,韩家传统面食“抿尖面”和“猫耳朵”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韩林保、韩永旺父子二人也被山西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获此殊誉后,韩林保对传承和保护山西面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心倍增,决心不负使命,再创佳绩。他曾多次将徐沟一带有成就、有名望的老厨师、老店主、老掌柜邀请到酒店座谈,将他们知道的山西面食配方一一收录,同时组建团队、责成专人、拨出专款,将散落流失在民间的面食食谱逐一收编。通过精心挖掘、筛选,最终从一千三百余种面食食谱中剔除意同名异及不符饮食科学的四百多种后,敲定八百九十种录入《山西面食大全》。后经三晋文化研究会审阅,认定该书是一部极具收藏、实用价值的山西面食全书。于是经会长李玉明先生作序,将该书列入《三晋文化研究丛书》。《山西面食大全》分为主食、风味小吃、近几十年来引入山西的面食、古代面食五大类。该书较为系统地从山西面食的概念、面食文化的蒙昧时代、石磨与箩筛出现促进面粉细微化、面食文化发展的基础、发酵技术的运用与面食扩展、明代移民内迁对山西面食的繁多起到了不容争辩的汇集作用、山西面塑中的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的山西小杂粮及其面食、山西面制食品与面食文化的地方特色、山西面食中的养生科学、山西市场面食、山西面食的非遗文化理念等十一个角度,介绍与探索、研究了山西地方各种面食的原料选配、质量要求、历史渊源、制作方法、食品特点等。该书文字通俗易懂、实用性极强,是对山西面食文化的一次深度挖掘与保护。韩林保一个农民企业家在做好现实餐饮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善始善终地将《山西面食大全》的成书工作做精做细、做到底,确实表现了他保护民族文化的宽广胸怀与坚韧意志。
关爱员工“八项规定”
韩林保这个“好人”的尊称,是众人给的,是员工给的。他常说:“公司要兴旺发达,就须关心每一个员工,吃住穿戴,学习成长都要关心。不然,人家掉头走人了,咱们还办什么公司。”又说:“如今的年轻人在家娇生惯养,能出来打工,就是进步,千万不能让人家受委屈。”员工的饮食起居是他常抓不懈的事,宿舍的环境卫生搞不搞?谁来搞?走廊干净不干净?公厕干净不干净?地板擦不擦?玻璃擦不擦?纱窗上有没有漏洞?蚊虫进来进不来?空调开多长时间?电视开多长时间?事无巨细,处处在心。事情办好了,他当场表扬,事情还没有办好,他当场解决。他的一举一动,员工看在眼里,暖在心上。韩林保还说道:“古人说过‘民以食为天’,员工既然生活在公司,那公司就是他们的家,吃饭这个天大的事,咱们一定要解决好。”员工食堂的饭谱菜谱,他务必按季节修订。冬季,饭菜务须热气腾腾,让员工肚子不着凉。夏季,午餐务须有绿豆汤,让员工清热解暑。每逢七八月份,午饭后要每人发一个水果和冰糕。午餐晚餐必须做到四菜一汤,一天务必吃到十个菜。每到过节,便吃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在这些民俗细节上,吃什么不吃什么,老当家全能想到,也都能做到。所以,员工们议论说:就算在天堂,也不过能吃上这些……除物质生活外,韩林保对员工在公司的成长环境更为重视。他说:“要让员工在公司健康成长,首先要比较稳定地留住员工。”在他主持下,酝酿推出了公司善待员工的八项规定:一是工资待遇优越,奖励制度合理,工资及时发放,超点加班要有记录,要有奖金。二是经常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与歌舞娱乐活动;卫生条件要好、学习条件要好、民主条件要好。员工要有参与伙食讨论和体育娱乐、学习活动讨论的发言权。三是员工一旦生病,直接管理人应于看望;员工闹情绪,直接管理人应与谈心;员工家属到来,直接管理人应与接待。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要求与建议,直接管理人应积极向上反映。四是公司报刊、宣传物,一定要把着眼点聚焦在员工身上。一旦发现员工热爱公司、关心公司的典型事迹,就要抓住细节,点点滴滴地彰显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尽可能地让他们享受应该得到的社会政治待遇;五是将不时涌现出的优秀员工同提拔管理人员挂钩。逐步形成提拔管理人员先由员工推荐,再经管理层热议,后由公司审定批准的这样一个民主集中局面。六是要培养员工不断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岗位工作为核心的实干精神。七是要鼓励员工养成读书习惯,建立学习笔记。开发大脑思维,改变思维理念。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公司改革跨越,树立远大胸怀。八是要在公司构建一种既有公司统一意志,又有全体员工心情舒畅,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动局面。这就比较系统地营造了员工在公司的成长环境,同时也激发了员工关心公司、爱护公司的积极性。
餐饮质量环环把关
韩家父子将餐饮服务业做大后,在一片赞美声中,韩林保的头脑并没有因此而发热。他在公司一次发展论坛中讲到:“我们酒店虽然做得像样一点了,但这全靠国家大形势好。我们家的子孙不能忘本,要老实做事、宽厚待人。有了钱不要发烧,不要不知天高地厚,不要拿着钱不当钱花。要记得毛主席所说的话,贪污和浪费是最大的犯罪。”在他的影响与教导下,他的四个儿子一个个都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都能诚信做人、老实做事。都能只追求事业发展,不追求生活享受。在当地口碑甚好。
韩林保认定,打造一流餐饮企业,首先应从选料、购料入手。没有一流的原料,做不出一流的饭菜。没有一流饭菜,占领不了市场。为此,他为晋韵楼大酒店购料规定了四个选料标准:择名牌的、优质的、地道的和顶尖的。与此同时并提出购物八提示:那就是面粉要精白的,豆类要饱满的,酒水要醇正的,调料要味烈的,鸡鸭要肥嫩的,鱼蟹要鲜活的,黄瓜要顶花的,蔬菜要带露的。在这些高标准、高要求的理念下,为了让顾客吃上绿色无公害食品,韩林保总是起早搭黑、披星戴月,喝着白开水,吃点方便面,亲自带人到各地的蔬菜种植园区,猪羊养殖基地,鱼塘与养鸡场去挑选优质餐饮原料。他说,从这些地方购原料,虽然路远一点、辛苦一点,但购买回的东西放心,没有假货。儿子们怕他太辛苦,累坏身体,经常提出劝告……但他却说:“世上没有不辛苦能干成的事。”说完之后,继续上路。有些稀缺蔬菜品种,如玉谷叶,在蔬菜市场与蔬菜基地很难购买到,韩林保便想方设法,自己下种、育苗、施肥、浇水,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这样一来,他就更加辛苦,但是辛苦之下,换来的却是顾客的美味享受,换来的却是晋韵楼的“玉谷叶沾片子”誉满三晋。
晋韵楼饮食中,有些食品,诸如豆腐、粉条、猪头肉、灌肠,属于民间作坊生产。产品质量有时好,有时差,这就无疑会影响酒店生意。为了提高和稳定这些小作坊的产品质量,韩林保亲自到各家作坊住下来,一件一件地解决妨碍产品质量的具体问题。例如粉条的淀粉冲洗、调面、漏粉、晾晒问题;豆腐的浸泡、粉碎、点浆、过包、压制问题;猪头肉的洗刷、拔毛、火候、调味、卤制问题,在他亲自查看、探索、指导下,这些食品都得到了质量保障和产量提高。特别是对徐沟灌肠的质量提升,韩林保更是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辛。他在调研中发现,徐沟灌肠要做到色、形、味俱佳,就需做到如下十点:一是选料精致,荞麦颗粒饱满、成色好;二是糙壳用心,凡污必除,反黑毕净;三是和米(指脱壳后的荞麦仁)时水温适当,蒙米时务求发酥;四是石磨必快,箩目必细,面粉储藏必防其毒霉;五是和面时必经面丝、硬团、软团、粥状、糊状五道工序,必用揉、掇、拧、挺、按、捣、捅、掌、掺、捞、抓、摸十二种手段,费两个半时辰方可完成;六是和面的同时加以适量的食盐与五香大料水(小茴香、八角、桂皮、花椒、公丁香);七是入笼前的火候与入笼中的火候要相对加大。八是所用模碟要浅,厚薄要一致。要蒸到半柱香时间;九是出笼后及时扇风冷却;十是冷却后合对,在低温防变质的条件下,妥善存放。经他十点提示之后,徐沟作坊灌肠的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人们发现,在韩林保身上,既能看到中华民族传统的宽厚、诚实、仁爱精神,又能看到紧跟时代的探索、改革、创新理念。更使人敬佩的是,当他富起来之后,表现出来的不是骄蛮与霸道,而是慈善与博爱。不是尽情地享受,而是辛勤地工作。总而言之,在他身上散发出的,通常都是有益于民族、有益于社会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