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又到一年七夕,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时。在古代,没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七夕是个充满浪漫而又温馨的日子,抬头看着浩瀚星空,心里有千言万语想说给爱人听。我们如同离不开乳汁的婴儿一样离不开爱情,不少人都奔跑于大街小巷之中,只为找到一份能够感动心里那个人的独特礼物。或许你们是已经步入婚殿的夫妻、或许是携手风雨共进的伴侣、或许是正在热恋的甜蜜恋人、又或许只是想借机告白……那么在这个被称作中国“情人节”的日子里,请你大声说出你的爱!
——编者
七夕的由来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七夕名称来源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有关七夕的诗句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2、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唐·徐凝:《七夕》)
3、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4、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5、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6、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8、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杨璞:《七夕》)
9、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古意》)
10、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唐·权德舆:《七夕》)
11、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宋·晏几道:《七夕》)
12、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唐·李商隐:.《马嵬其二》)
13、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唐·罗隐:《七夕》)
14、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唐·李商隐:《辛未七夕》)
15、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
(唐·宋之问:《七夕》)
1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唐·祖咏:.《七夕》)
情于真,不在物
■潘文婧
安意如在《思无邪》的卷首如此描绘《诗经》;“诗如彼岸花,即使无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
正处在花季中的我,也有着《诗经》中所描述的那种情怀。
初次接触到《诗经》,是在初三时碰到的《关雎》和《蒹葭》。上高中后,再次接触到《诗经》中的《静女》。无论在什么时候,我所接触到的《诗经》,其内容都是关于男女青年对爱情的朦胧憧憬与向往的。或许人间最美好的情怀,就是年少时对爱情的一份期待与猜想吧!
古时青年女的恋爱是如此的纯朴浪漫,例如《诗经》中的《静女》这首诗就描写了一对青年恋人在城隅约会的有趣情景,极具特色。诗很短,情节也不复杂,然而却写出了热恋男女在等待恋人时的急迫之状和初见时的欢愉之情。诗歌通过简单的情节吧少女的天真活泼以及男孩子的敦厚,淳朴和痴情表现得惟妙惟肖,鲜活动人。
恋爱中的小伙子真是纯真可爱,憨态可掬。姑娘从野外采来几只茅草送给他,小伙子就可以视为珍宝,非同寻常;姑娘送他彤管,她更是兴奋异常,得意忘形。意中人所赠,茅草也成了仙株,彤管也成了宝贝。不得不说,这就是爱的力量,这就是情的魅力。
不仅仅是《静女》,从《诗经》的许多篇章中,我们都可以看出古时青年男女在表达爱意时是极其含蓄浪漫的。比如,有一动物的相依相随来表达爱情的;有以植物花卉的柔润芳香来表达爱情的;更有以音响的和谐悦耳来表达爱情的,然而,当我们从《诗经》中抬起头,放眼如今的社会,一切都变样了,变得让人看不透,听不明,一种陌生感裹挟着世俗的气息扑面而来。
如今的社会发展进步了,男女青年表达爱意方式也变了,淳朴慢慢消失在时光的隧道中,取而代之的是容貌、金钱、车子、房子和权势。如果只是将感情完全建立在在这些东西之上,何谈真心?没有感情基础的爱情,婚姻是不能长久的。现实总有太多这样的例子:看看每天上演的富豪、明星、大腕的婚变,绯闻、丑闻、艳照,就知道现在的爱情是怎么一回事了。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虽然艳丽浪漫,但太奢华铺张了,那是富人的游戏。它远远比不上几根茅草,一支彤管。虽然茅草,彤管不如玫瑰艳丽,但在真正的情人眼里,它们漂亮无比,极其珍贵,因为它们代表着真心,单纯和长久。
我想,如今我们真的应该回到《诗经》中好好感受一下古人们的那种淳朴而浪漫的爱情表达方法,进而让我们的爱情摆脱世俗的桎梏,回归纯真与朴素,毕竟情于真,不在物。
“七夕”情缘
■宋斌
人们喜欢西方情人节特有的纯情浪漫和爱情誓言,传递爱情的盛装玫瑰“忠实”地表达着我们对爱的执着与甜蜜。回头望望,我国的“七夕”情人节却隐藏在我们背后,为我们的现实版婚姻传情达意,相约“七夕”,相伴“七夕”,珍惜现在,拥有彼此。
故事里,牛郎和织女是主角,王母娘娘的不解风情和对爱情的“狠心”让他们天地相隔,而在我们凡人的现实世界里却有一个个普普通通的我们,留给爱情的是更多美好的注解。我们喜欢“七夕”,不是因为久别重逢时的那份激动,也不是因为握紧双手时的片刻温暖,而是被两个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打动、所冲击。究竟爱的力量是什么?其实爱很简单,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陪伴我们的人就是最好的爱,每天的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就是爱的内涵、爱的珍贵。
现实的爱情就像影子情人节“七夕”节一样轻轻的、淡淡的,没有激情唯有不舍,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荡气回肠,一个小小动作都感觉彼此的存在。从步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起,爱情就从天上到了地上,从夺人眼球的鲜艳玫瑰到了朴实无华的平淡生活。“七夕”情人节,不用渲染就很美丽,只有慢慢体会才有味,它不像西方情人节那样绚丽夺目、光彩照人,但它却是一点一滴的付出与努力背后那一个更为神圣和精致的爱情节日,不张狂、不招摇、不掺假,浮于尘埃,归于平静。“鹊桥”给了牛郎织女相聚的机会,生活给了我们欢聚的舞台。在爱情面前,我愿成为一个被爱的人和我爱的人一起,走出我们的轨迹,一段并不奢华的风采,一首感动自己的旋律。
“七夕”情缘是淅淅沥沥小雨过后那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是历经风雨后依然携手同行的真谛,真正的“情人节”是安静的、温柔的、长久的,也是我们一生所离不开的。我们有爱,更有情,如果说“缘分”是粘合剂的话,那么“情分”就是助长剂,一起向前,一同成长。在我们眼里,“七夕”情人节不需要等待,不需要安排,我们比牛郎织女幸福,因为我们很普通,所以可以爱的质朴、爱的纯洁、爱的踏实,投入是一时的感觉,融入才是真情。
爱不用多说,情不用多言,抱紧你的爱人,用心去爱就十分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