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694期 >2014-08-03编印

每周一字
刊发日期:2014-08-0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缔【缔締】(dì)
  “缔”,繁体为“締”。形声字,从糸,帝声。
  “糸”为丝线,表示千丝万缕的联系;“帝”的甲骨文像结扎柴草为神形,凡从“帝”取义的字皆与集结、束扎等义有关。“帝”也为“蒂”的省字,“蒂”是连结花、叶与枝茎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关键部分。“糸”“帝”为“缔”,可理解为丝线束扎成结或用丝线捆束物体而成的结,不易解开。《说文·糸部》:“缔,结不解也。”本义为结在一起。“帝”又为皇帝,寓意为领导者,诸如一家之主、一村之长、一府之尹、一国之君。“缔”从糸,从帝,意为多个团体领导之间以订立盟约的形式结合、结交,“缔”为结合、订立之意,如缔交、缔约、缔盟。“缔”是各种利益联系在一起,是使不同的个体拥有共同的利益,从而形成一定的整体。“缔”从糸,从帝,又意为根据社会、自然等千丝万缕的相关联的事物,将其连接、相系,从而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生事物,“缔”是创造之意,如缔造、缔构、缔结。
  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缔,结也。”由本义可知,将千丝万缕相互联系的事物连结在一起为“缔”。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愈深,结合也就越紧密。如结婚称为“缔婚”,那是因为婚姻将来自不同家庭的男女组合结成姻亲关系,于是也就产生了亲密的联系,并衍生出割舍不断世代相续的血亲关系。
  建立国家也称为“缔”,所以建国者也可称其为缔造者。如秦始皇是秦王朝的缔造者。国家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建国初期可能如一团乱麻,但杰出的缔造者却能通过制定各项法律制度,将错综复杂的局面调整得明朗清晰,让国家机器得以正常运转。“缔”不单指缔造国家,也表示建造、构成,如建造宏伟的建筑称为“缔构”;人与人交往,由于摩擦容易产生仇恨为“缔怨”。
  《小尔雅·广言》:“缔,闭也。”“缔”又指关闭,带有强制意味,如取缔。取缔是有程序的,当此意讲时,“糸”会意为取缔的通告,有理有节,有章可循,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办事;又可会意为被取缔者的行为,凡事有因有果,行为不符合法规,才会遭此结局。“缔”也为缔结、订立,如缔结条约。《史记·秦始皇本纪》:“合纵缔交,相与为一。”缔约必须有缔结条约的权力执行者和构成条约的每一个条款。签订条约的国家和人,则称为缔约国和缔约人。缔约的签定必须符合双方的利益,才能持久,若只是凭借外在的强力而迫使一方屈服,那么这种缔结必然不会长久。国际条约对缔约国甚至其他国家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这里,“缔”中之“帝”为帝王,帝王是国家权力的行使者,拥有无上的尊严,他代表国家所签订的条约具有权威性。一旦缔约生效,白纸黑字,必须履行,即使被他国强迫签下屈辱性条约也不例外,除非政权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