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每周*一村总第2688期 >2014-07-20编印

仲夏走访武家崖
刊发日期:2014-07-20 阅读次数: 作者:常映红孟晓湘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汽车出了县城,从白石沟处沿着榆古路前行不久,就驶入浓荫密布的山区村庄,放眼望去,只见三面环山,树木葳蕤,绿草青翠,山涧流淌,空气中还能闻到阵阵瓜果的清香。同事摇下车窗,朝着外面深吸一口气,心旷神怡地说:“刚刚在县城还感觉胸闷心慌,现在一下子舒畅多了,山区的空气就是好。”
    此行,我们的目的地是马峪乡武家崖村。
    武家崖村地处县城北部28里,因村里姓武的居多,故因姓得名,据村里的老人们介绍,武家崖的“崖”字是从村下白石沟里的大石头而来的。由于白石沟水情不定,经常肆虐为害,沟里挡在村前几块巨石起到了缓解洪流冲击、保护村庄的作用,所以武家崖村名便由此而来了。该村现有耕地约二百余亩,常住人口二十余人,种植结构以杏树和土豆为主。
    正是一年杏黄时,进得村庄,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杏树真多,果实真大,只见枝繁叶茂的树木丛中一颗颗个大色艳的杏儿争先恐后地从缝隙中展露出甜美的笑脸,摘一颗尝尝,皮薄肉厚、甘甜爽口。
    给我们作向导的是曾担任过该村党支部书记的武润有,据他介绍,武家崖村有苹果、核桃、李子、花椒、桃、杏等果木3000余株,这几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村民种地收入微乎其微。以杏为例,去年由于春季冻害,使得家家户户几乎绝收。今年春季风调雨顺,给果树的丰产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于是,管理果树巴望好收成成了全村人最打紧的事。大家修枝干、喷农药、间果实,一番辛苦下来,终于换来了好收成。
    “可是,满树丰硕的果实却没人要。”武润有摇着头无奈地说。
    究其原因,是因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摘下的果子运送不出去,外面的客人又不知消息,于是,武家崖的杏儿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姑娘。偶有客人来采摘,村民们便如获救命稻草,恨不得让人将满树果实全部带走,而且,他们的杏不论斤卖论堆卖,采摘一箱,看着要点钱就是了。
    “一颗杏树收成好时能产200多斤,但收入最好时也就一二百块。”
    于是,不少村民陆续搬到平川居住,还有的家庭自从几年前村内学校撤销后,因为孩子上学,不得不搬到城里。现在,村里仅住了20来位老年人。事实上,武家崖村人口本就不多,鼎盛时期全村也就50来户、200余人。村民除种田外,大部分都在不远的昌鑫煤矿打工挣钱、养家糊口。后来,村民日渐减少,政府也早将该村列入搬迁的重要村之一,却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能实现。
    石砌的房屋,破旧的院落,耄耋的老人,还有日渐减少的收入,让武家崖村几乎成了空巢村,唯有浓郁茂盛的树木和清新宜人的空气成了城里人纳凉避暑的胜地。不过,尽管人丁不旺,收入锐减,但武家崖村村民勤劳善良、吃苦耐劳的精神却依然不减,以武润有为例,这个当过兵、担任过村干部的60岁老人,现在虽已搬入县城居住并谋得一份工作,但他依然兼任着村里的保健医生,每周他都要抽两天时间,骑着摩托车回来为村民服务,周而复始,乐此不疲。
    离开山村时,回望幽静的武家崖村,一股朴实的民风如清澈的溪流在心头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