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华是西山职工医院退休职工。做为一名年近花甲身患残疾的退休工人,该是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了。可是她多年来有一桩大心愿:建一所敬老院,替天下儿女解忧愁,为社会减轻负担。自董云华的敬老院建成以来,让每一位入住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安享晚年。她尊老爱老的美德在孟封一带有口皆碑。
董云华退休后在太原开办了两个诊所,通过辛勤耕耘,小有成就。她一贯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对扶贫帮困、慈善事业、敬老助残等,都曾献出过一片爱心,特别是对老年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好多贡献。她常说:“人在年轻时苦一点,不要紧,老了受苦,真叫苦!要让老人们天天开心,健康长寿。”董云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董云华认识到当今的社会已经步入老龄化,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是比较敏感的话题。她提出自己的心愿:建一所敬老院。她的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亲朋好友们也劝她说:“自己年龄大了又有残疾,能干个啥样子?…….”在她耐心的劝说下,丈夫首先举起了赞成的双手。敬老院建在哪儿?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成长的地方,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2007年,她自筹资金380万元建起了一所敬老院(太原市云华爱心庄园),该敬老院座落在我县孟封镇孟封村,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米,院内有假山、凉亭、彩色喷泉……环境优美,是一所可住可娱乐可疗养的场所。
当年就有十几个老人居住,上级有关部门验收时给于她肯定与亲切的鼓励,并给她提了很多建议与意见,她一一记在心里。
董云华对入住的老人象亲人一样对待。老李是敬老院第一批入住的老人之一。2011年农历6月23日老人过80大寿,在北京工作的儿子请求敬老院配合,院长马上做了后勤安排,快中午了他儿子打来电话说:路上堵车可能晚点……时间已经12点了,董云华对等候在餐厅的老李说明情况后,立即把入住的老人召集来宣布:“今天是老李80大寿的庆典,我们共同给老李祝寿吧……”工作人员把预定的蛋糕端上了桌,参差不齐的祝你生日快乐歌把老李逗的哈哈大笑……
将近80岁的陈秋儿,一天晚上10点多突然口吐鲜血。董云华顾不得自己还在患病,立即召集自己的弟弟们火速将老陈送到县医院。真正演练了一场应急训练。
董云华的办院宗旨:以人为本,济世救人;替天下儿女尽孝、为世上老人排难、为党和政府分忧。
在敬老院入住的武老先生,已经80多岁,他是一位活动力非常强的老人。老人有三个子女,儿子在村务农。他在太原有一套楼房。由于财产问题与儿子闹起了意见。常到法院起诉儿子霸占了他的财产。过年时儿子接他都不回去。董云华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进行协调,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后来武老先生与儿子和好了,搬回了儿子家中居住。
每年春节留住的老人看到其他老人被子女高高兴兴接走,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看在眼里,组织老人一起包饺子吃年饭。同时组织老人文艺表演,在吃年饭的现场亲自领孙子们给留住老人拜年,祝贺老人新年快乐。在场的老人感动的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再次体验到了家的温馨。她对没入住的老人也一样关心,村里的老人有病或生活困难的来找她,她总是热心帮助,经常为老年人免费诊疗。
入住老人董马驹是位性格怪异的三无老人,年轻时在一次事故中双腿骨折,落下了终身残疾。自入住敬老院以后,他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平时懒散惯了的他接受不了,常与服务员发火闹脾气,以不吃饭撒气。董云华准是耐心开导,亲自端来饭菜,直到老董顺利把饭菜吃下。在老董临终之时,董云华象对自己的老人一样,送老董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最后在天龙山殡仪馆为老人作了最后的安排。
孟封村的任扣莲体弱多病,丈夫死于车祸后,每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孩子们都在外工作,不能天天陪她在家。接到子女家小住后回来,情况更加严重,几乎不能合眼。董云华知道后,免费给她送去安神补脑液等保健品和药物并上门做了精神慰藉。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治疗,任扣莲吃饭睡觉慢慢恢复了。现在可以干点轻活了。
记者手记:敬老院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恰恰是这些平凡的工作承载着老人的生命和安全,提升着老人生命的质量。董云华的工作充分体现着爱与奉献这一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