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685期 >2014-07-13编印

猪市巷
刊发日期:2014-07-13 阅读次数: 作者:马永章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又来到了猪市巷买木炭。
  这个儿时常常玩耍又天天上学路过的地方像一个风烛老人斜倚在冬日的夕阳下,老态龙钟地看着我拎着一包木炭徘徊在他的眼前,但我实实读不懂他昏黄的眼神。在这个大发展的时代里,叫巷的街道不多了,而这种浓郁传统和历史典故的地名更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听上去很洋气或很有文化韵味的XX街XX巷,多条纵横于城市的道路也被些个企业金钱冠名了,但我又来到了猪市巷,刻于我童年成长记忆的猪市巷。不想去考证这条很亲切的街名由来,知道它的人也多已作古了。只记得儿时的猪市巷是很繁华的,一门市,二门市,三门市犄角之势座落于它的周围,生活必须的百货用品便飘来飘去的经它进入每个家庭。曾有父亲用一根粗壮的手指牵着幼小的我经猪市巷去西门坡的集市买菜,曾有父亲带我去巷中间的二楼副食门市打醋和调味品,惊叹如果掉进比我高的醋缸里我会被淹死还是酸死……总觉得那时的繁华就是父辈们相遇的问候声和来往的自行车上夹带各种新买的年货。我终于背了书包路过它,猪市巷里传来我们的打闹声嬉戏声,那里的每个院子都有我们捉迷藏躲过的痕迹,回忆有很多很多,猪市巷像个壮年的邻家大爷看着我们成长。
  我终不是游子,常常不记的他,只有偶尔的路过或每年过年买木炭才回来这里,大抵也只是匆匆忙忙。今天还有些时间让我逗留来看看它。
  城市化的发展与不协调的规划巳遗弃了他,昔日的繁华只剩下自生自灭的苟延残喘,落败的屋顶稀疏地生着野草,儿时用竹竿打着吃枣的那些枝条无规则地探到了那垛女儿墙,斑驳的屋墙像老人的身体生了许多的疮,只有那株大树还坚挺地扎根在两户旧人家之间,这个坚挺许是幸存的古朴传统?我记忆里的猪市巷竟然成了鲁迅先生笔下的成年闰土了……
  我是一直不认同无休止的城市扩张化,也一直不认同农村城市化的。
  不伦不类,东施效颦,脑中突然涌出这两个词。
  我提了木炭离开这条老街吧。祝好运,猪市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