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的妹妹假期回家,和她爸妈三天一小吵,经常发脾气。原因连她自己都觉得可笑:老妈让她多吃半碗饭,絮叨了几句,她便不耐烦地走了;老爸买了新手机,有个功能没弄明白,多问了几句,她立马脾气上来了,随口一句:“怎么这么笨”。
妹妹说,“平时在外面,我都不发脾气,不知怎么的,一回家脾气就上来了。”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在家以外的地方都对不相干的人客客气气、彬彬有礼,对亲近。而对家人却毫无顾忌、任性无礼,有时候对亲人发了脾气,事后很懊恼,可下次还会如此。
想一想,我们是不是让最亲的人伤透了心?父母、爱人、孩子都是最亲的人,但是我们并没有把爱和善良给予他们,常常我们会在亲人面前放任我们的坏脾气——小孩不听话了,动辄打骂;爱人不顺自己的意了,冷暴力相向;父母没答应我们要求了,无理取闹。是不是对亲人的心理预期太高了,认为他们应该无条件支持自己,一旦碰到不顺,就容易形成心理落差,觉得“别人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怎么你也不理解”,越想越生气。但是这样真的很不公平。想想父母,在小时候一点一点教自己吃饭、洗脸、识字、做人的道理,从不嫌烦。等到他们头上渐生白发,劳累半生,步入老年的时候,自己却对他们日渐迟钝的身体和思想产生不耐烦的情绪;想想爱人,在自己欢笑和痛苦的时候都陪伴左右,不离不弃,没有对另一半的付出说声谢谢,反而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节抓住不放;想想孩子,也需要平等对待,为何不给他们一些耐心和辩解的机会,为何不给孩子成长过程中留下童年的幸福?
人各有心,心各有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立场。瞎骂没用、动气无趣,更何况是面对自己最亲近的人,无论是无意还是出于善意,都把脾气收一收,换一种说话方式,事情没准会解决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