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七月,我毕业了,怀揣着许多同龄人一样曾被无数次荣誉环抱的梦想步入了这个期待但又困难重重的社会,没有别人眼中的繁花似锦,没有别人眼中的美丽相约。用自己不太成熟的步子,摸索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工作和爱情,学校里的懵懂,学校里的专注,雕琢成了“书呆子”模样,稚气未脱,无所畏惧。踏出校门,是另一番光景。
恋旧把我的心装得满满的,在离开学校时,毕业季的学生里,我不是最优秀的,也不是最突出的,但我的离别之情却藏也藏不住。有熟悉的同学,有熟悉的老师,向你们道别,一种无法表达的感情压抑着心有些喘不过气来。脑海中,回放着你们留给我的成长记忆,曾经玩耍过,曾经学习过,曾经鼓励过,曾经奋斗过。分开是毕业季的最凄美结局,相伴度过四年的同学和老师们,这个学生时代的故事主角也就此谢幕,各自走向自己的另一番天地,另一段征程。
学校是一个创造友情的地方,朝夕相处的铁哥们,我们俗称“兄弟”,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太多的时间里我们合二为一。我记得,班里的男同学并不多,我和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位。我们不是那种永远冲锋陷阵、急于表现的“搭档”,但我们是踏实稳重、相互珍惜的“朋友”。我们曾经一起通宵住网吧,玩得尽兴时竟忘记了休息;我们曾经一起痴迷一本口袋小说,看得入迷时竟忘记了上课;我们曾经一起专研一道难懂的题,谈得起劲时尽忘记了吃饭。学生时的表现总是这样不可思议,但彼此都是无戒备交心,情感外露,坦诚相处。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留存的片刻记忆,勾勒出我心中最真实的我们。没有他的陪伴,我已独自走过了十年,十年里忘不掉、磨不去的友情也是一种静静的味道,默默祝福。
“老师”一个尊敬的称呼,从成为学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了离不开的学习“榜样”。大学时代的老师是最后助学的一双手,送出了即将步入社会的那份真谛。在我的毕业纪念册上,我的老师留下了那些期望、祝福的话。
现在我仍然记得我的写作课郭老师,她慈祥的外表下,难以掩饰她和蔼可亲的微笑,微笑是她的招牌“课表情”。作为她的写作课代表,一种敬仰之情不言而喻,不是因为她的外表,而是因为她的内涵和写作功底。郭老师擅长写散文和小说,多年生活的阅历积累和长期写作的情感储备,使郭老师在当时的市作协也小有名气。
当我第一次拿着自己不太成熟的写作稿,给郭老师看时,郭老师花了整整两个小时来给我修改讲解,钦佩之余更多的是激动和感谢。渐渐地,我的写作水平有些提高,郭老师的帮助更是数不胜数,我因为有这样的好老师而高兴,我因为有这样的好老师而不舍。那一年,在我毕业纪念册首页留下了郭老师几句简单的祝福话:“你要坚持,要努力,把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并不难。老师相信你,你会做得更好!”每每看到这几句话时,我都激情充沛,激励自己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毕业季的学生都拥有同样的表情,不想用眼泪诉说自己的不舍,临别之际,记下相互的联系方式,送上最真挚的祝福,珍重,再珍重。
学校是一个短暂团圆的地方,一帮学生组成了家庭,老师成了我们的家长。四年真的很快,到毕业时,才发现自己早已离不开了这个家,一个不敢面对的毕业季,一个必将迎来的分开路。有多少学生在七月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走向了独立拼搏的社会,但回望学校里那些凝固的风景,仿佛成了昨天的模样,有欢声有笑声,有歌声有读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