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新闻总第2683期 >2014-07-09编印

嫦娥舒袖天地宽
刊发日期:2014-07-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露天舞台搭了起来,北风呼啸,把幕布吹得鼓了起来。零下十几度的低温,台上的演员穿着单薄的戏服,身段典雅、声腔委婉。台下,密密麻麻的男女老少乡亲正入神地看着戏,时而大笑、时而沉默、时而紧张,人们一站几个小时,却不觉寒冷、不觉疲惫……
  这是山西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在晋北一个偏远乡村演出时的景象。十年来,嫦娥艺术团足迹深入到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河南五省份数十个县、近千个村落,颠簸在泥泞的乡间小道,深入到偏远的山庄窝铺、矿山坑口,每年3个演出团下乡演出1500余场。
  胡嫦娥从小受到晋剧唱腔、历史人物、表演技艺的熏陶。她于山西省戏剧职业学校毕业后,20余年来,一直在太原市实验晋剧院主攻青衣兼闺门旦。在晋剧青衣表演艺术上,她注重形似更追求神似,声腔委婉,宛若行云流水,表演真挚沉稳、细腻传神,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000年,胡嫦娥获得了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段时期正是她的事业黄金期,也恰恰是最令她困惑的时期。能不能以名演员带团?如何把晋剧直接推向市场?怎样才能贴近基层百姓?让普通老百姓看到一流的戏剧?对于她事业上的苦恼,同是戏迷的老父亲和与她同行的丈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三人一合计,就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毅然放弃了国有剧团相对稳定的工作和相对优厚的待遇,自筹资金,于2004年3月组建了嫦娥艺术学校——现为戏曲人才培训基地,11月创办了民营艺术表演团体,成为省委宣传部文化体制改革29个试点之一。
  2009年,“梅花版”《打金枝》进京参加了“向祖国汇报”国庆60周年献礼演出,中国剧协盛赞其——“民营剧团干了件惊天大事”。同年,倾力打造的新编大型历史故事舞台晋剧《龙兴晋阳》代表山西参加了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并荣获“优秀剧目奖和优秀演员奖”,引起中央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受到戏剧界专家的一致好评。2010年五月,先后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和上海世博会“山西文化周”的演出活动。六月,应文化部邀请,进京参加了“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活动。晋剧《龙兴晋阳》以强大的阵容、浓郁的地方特色、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再次唱响京城。嫦娥艺术公司被文化部称赞为“山西民营院团的典范”、“全国民营院团的榜样”。九、十月间应省文化厅的邀请,参加了新编近代舞台晋剧《大红灯笼》的排演任务。
  自公司成立以来,胡嫦娥把“弘扬民族先进文化,培养优秀艺术人才,精心打造戏剧精品,竭诚服务广大人民”作为办团宗旨,不仅赢得了百姓的青睐,而且开拓了市场,嫦娥艺术公司连续获得了国家、省、市、县的嘉奖,她本人也先后被选为省剧协副主席、太原市剧协副主席,并荣获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太原市德艺双馨十佳文艺工作者、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市优秀专家、太原市特级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天道酬勤,德艺双馨。胡嫦娥的双脚稳稳地踏在生她养她的晋阳大地上,她的心里装着质朴的老百姓,因而基础是如此扎实牢固,她的舞台天地一定会越走越宽敞,越走越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