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描述,建安24年(公元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大将”,以表彰蜀汉五位大将的功绩。后人为纪念五虎大将,为他们兴建祠庙、修葺墓冢,历代流传。如今已成历史文物古迹和名胜景区。
关陵
湖北省当阳市区三公里许,是五虎大将之首关羽的陵墓——关陵。
东汉建安24年(公元219年),关羽与东吴孙权交战,败走麦城被杀,吴王孙权将其首级运至河南洛阳送给曹操,同时以诸侯礼葬关羽尸骸于当阳。当初此陵仅为土冢,南宋淳熙十年始建祭亭,元至元中,增修墓道墓门,明成化三年创建庙,其后几经重修。陵园内现有牌坊、红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启圣宫、春秋阁、八角亭、左右碑廊等建筑。楼阁参差,错落有致,殿堂森严,规模宏伟。正殿高达60多米,巍峨耸立,是关陵建筑的中心。殿门是清同治皇帝的御书“威震华夏”金匾。墓冢在寝殿之后,高七米,周长70余米,青石为垣,上有石雕栏杆,墓前碑亭,庄严古朴,还有许多明清两代名人楹联诗文碑刻。陵园面临沮水,四望平旷,园内古柏参天,风景幽丽,四季游人不断。
关陵墓亭有一楹联总结了关羽的一生:
匡汉室,扶危主,伸春秋之义,披肝沥胆秉赤心,拜官赐爵汉寿侯;
骑赤兔,挥偃月,解白马之危,过关斩将全无敌,绝伦超群美髯公。
关林
关林在河南洛阳南行七公里处,相传关羽的首级埋葬于此。古代帝王墓冢称陵,圣人墓冢称林。孔子是“孔圣人”,有孔林,关公是“武圣人”,所以这里称“关林”。
关林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陵庙占地6万平方米,殿宇150余间,主体建筑七重:大门、仪门、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最后是墓冢。大门上悬“关林”金匾,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有慈禧太后题:“威扬六合”匾额,仪门和拜殿之间甬道按帝王宫殿格式修造。甬道由石雕板护围,道旁有缠龙华表和钟楼、鼓楼。拜殿又称启圣殿,是每年举行祭祀时百官拜竭关羽的地方。大殿建在高台上,殿内有关羽坐像,他头戴十二冕旒帝王冠,身着锦绣龙袍,凤眼蚕眉,面色赤红,美髯齐胸。关平按剑在左,周仓持刀在右。大殿大门上嵌明代木刻浮雕关公故事一组。有桃园结义、三战吕布、斩华雄、斩颜良文丑、斩蔡阳、水淹七军等。三殿门上悬“光照日月”匾,殿内有关羽怒视东吴戎装像。三殿又称寝殿,现存十二幅关羽故事彩画。石坊三门,正中书有“汉寿亭侯墓”,为明代万历年间所建。坊后八角碑亭,亭内碑高5米,雕龙碑帽,龟趺碑座,碑面正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15字。关羽首级冢为八角形,占地250平方米,封土堆高约10米。外用青砖围砌。关林七重建筑在南北向中轴线上,高低参差,层层递进,在青松古柏掩映下气象森严,雄伟壮观。“关林翠柏”素称洛阳小八景之首,国内外到此寻幽访古的游客,终年络绎不绝。
张飞墓
张桓侯词俗称张飞墓,在四川省阆中市城区西街。
张飞是刘备的义弟,是五虎大将第二位,仅次于关羽。刘备定益州后,封张飞车骑将军,派他驻守于阆中。章武元年(221年),因关羽败走麦城而去,刘备为报弟仇起兵伐吴,命张飞率军东征。临发兵时,张飞被其部将范疆张达所杀,葬于阆中,追谥桓侯。后人在墓前建祠立庙,为祭祀之地。
张飞墓冢高6米,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坐北向南,黄沙垒成,冢周围青石砌成环形边,墓前有亭,又称“后殿”,亭内有张飞塑像端坐其间,像高2米,有长明灯置于像前,两旁陈列着丈八蛇矛和点钢枪等兵器。墓前有清果亲王书写“张桓侯祠”匾额。北宋曾巩曾写有《桓侯庙记》。现存一组四合院建筑,为明清时建。庙内有敌万楼,左右牌坊、大殿、后殿、东西廊房等,古朴典雅,布局别致。
在四川省云阳县城外长江南岸的凤凰山麓,还建有张桓侯庙,简称张飞庙,建于蜀汉末年,宋元之后多有修葺扩建,形成一组宏伟壮丽、别具一格的古建筑群,是长江上游重要古迹名胜之一,号称“巴蜀第一胜景”。
张飞遇害后,范疆张达取张飞首级欲送往东吴向孙权请功,半路闻得刘备伐吴,孙权派人求和,他俩心中害怕,将张飞首级抛于长江之中,幸好被一渔翁从江中打捞上来和当地居民一齐安葬在凤凰山麓,以纪念张飞功绩。
张飞庙依山取势力,殿宇巍峨,造型雄奇,庙前临江石壁上有“江山风清”四个大字赫然夺目,隔江可见。庙内有结义楼,望云亭等,现有历代名家石碑和摩崖石刻360余处,名家字画217幅。自汉唐至明清,名家荟萃,著名的有梁代《天监碑》,黄庭坚的《幽兰赋》,岳飞的前后《出师表》等。
子龙墓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初居公孙瓒,后归随刘备。赵云英勇善战,忠诚谨慎,颇受刘备信任,是《三国演义》中最受读者喜爱的英雄人物。
建安13年,曹操南征荆州,追击刘备于当阳长夜,赵云匹马单枪驰骋于曹营军中,救出甘夫人和阿斗,威名大震。在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他奋力救出黄忠、张著等。威慑曹军,被誉为“一身是胆”。晚年随诸葛亮北伐,屡建战功。曾官封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永昌亭侯,于建兴七年去世,追谥为顺平侯。
子龙墓在四川大邑县城东1公里处的锦屏山麓,冢大如丘,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四周有石砌女墙,古柏严森。墓前有清幽雅静的四合院建筑子龙庙。建有山门,大殿。正殿三重,山门挂有“常山正气”“气壮山河”等匾额。大殿前有赵云全身坐像,银须白发宽袍长带,气宇非凡。身旁站立其子赵统、赵广,一握长矛,一捧兵书。殿内有大战长坂坡,截江夺阿斗等故事壁画。子龙墓在正殿之后。正中竖有高2.5米,宽1米的墓碑,上刻“汉顺平侯赵云墓”七个篆体大字,两侧刻有填金对联:“赤胆永祐江原父老,忠魂犹壮蜀国江河”。碑后有“永烈千秋”碑文。子龙庙墓右侧有亭台楼阁、荷池、水榭、小桥流水,组成典雅幽静的园林景观,整个占地约2000万平米,子龙庙中有许多佳联,颂扬英雄一生。如:“誉汝浑身胆,曾当百万兵,千秋墨客夸俊杰;钦君战马威,试问三分国,几个将军胜子龙”。
马超墓
马超墓在陕西勉县城西老城乡马公祠村,墓冢坐北朝南,周长65米,高3米,墓碑立于清代乾隆年间,用隶书刻写“汉征西将军马公超墓”九个大字。墓前百米处是马公祠。现有大殿三间。殿内有马超坐像,英武威严,栩栩如生。祠内有碑上书:“千古功名基事汉,一篇遗疏痛仇曹”。乃国民党元老冯玉祥将军亲书。
四川省新都县城南桂林乡的马超村还有一座马超墓。明清时又墓碑上刻:“汉故征西将军马公讳超字孟起之墓”。墓前曾有亭堂两间,祠中悬有“英风常振”匾额。十年文革浩劫中被毁,现在墓为土冢,高4米,周长50米,墓地遍植翠竹,松柏掩映。
马超字孟起,蜀汉五虎大将之一。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西凉太守马腾之子,将门之后,英勇善战,建安16年,与韩遂起兵反曹,在潼关被曹操所败,后攻占陇上郡县,据冀城。为杨阜等所败,乃奔汉中依张鲁。次年,张鲁遣其攻葭萌关,与张飞大战受阻,又被谮于张鲁,遂降刘备,后被封为平西将军,五虎大将之一,后任骠骑将军,左将军等。
马超一生:“勇媲关张,威宣北魏,功昭蜀汉,绩著西凉”这十六个字的评价一点不为过。陕川两地马超墓所在地,后人为纪念马超功绩,都改其村名为马超村。
黄忠墓
黄忠墓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营门口村黄忠村。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墓冢呈椭圆形,高4米,周长13米。墓碑刻有“黄刚侯讳黄汉升之墓”。墓旁建有黄忠祠,祠内有黄忠塑像。黄忠白须飘飘,目光炯炯,盔甲整齐,左手扶膝,右手握拳,英姿勃勃,可惜祠与墓都在十年文革动乱中被毁,现仅存墓椁。
黄忠字汉升,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忠心耿耿,英勇善战,精通武艺,其箭术号称“百步穿杨”。初为刘表帐下中郎将,赤壁之战后归顺刘备。建安十六年,隋刘备入蜀任先锋。刘备攻刘璋,定益州,黄忠冲锋陷阵,英勇杀敌,屡建功勋,任讨虏将军,征西将军。后取汉中的战役中连败曹军,并在定军山力斩曹操的大将夏侯渊,为刘备攻取汉中功勋卓著,被封为关内侯。章武元年,黄忠在战场中箭后战死沙场,终年75岁。刘备追加其谥号刚侯。
黄忠祠有一名联是对黄忠一生最确当的评价:
北伐数中原溯汉中王业所基唯公绩最,
西城留墓道与昭烈庙堂相对有此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