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梭,阎志忠同志从1995年担任集义乡民政助理员、残联理事长已有19个年头,他有被优抚对象认可的喜悦,也有被优抚对象不理解的烦恼;有被上级领导表扬的高兴,也有被上级领导批评的沮丧;有工作出色的成就感,也有工作遇到阻力的失落感。多年来,不管工作有多大困难和压力,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求真务实,为广大优抚对象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被优抚对象亲切地称为贴心人。
做好优抚工作,努力为民谋福祉
民政工作事关民生,是一项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民政工作点多面广、对象复杂,服务对象包括低保户、烈属、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五保户、残疾人、特困户等。为了准确掌握服务对象的情况,他骑自行车跑遍全乡20个村,了解服务对象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针对他们不同的需求,开展相应的服务。
认真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做好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为30名义务兵家属发放了优待金存折。为20名优抚对象发放了医疗卡。为全乡9名烈士子女发放生活补助23400元,发放过节补助3240元。春节前夕,与县地税局的同志对认亲结对帮扶的10名优抚对象进行了走访慰问。开展了零散烈士信息征求意见工作,经过调查,全乡6名散葬烈士中有1名烈士家属同意迁入烈士陵园实行集中管理。为贾四喜、陈家义等4户优抚对象维修了住房,为76名60岁以上的退伍军人办理了军龄更正手续。为患重大病复员军人郝秉礼、程五星办理了大病救助。为冯福正、李鸿源、胡永亮3名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医药费报销做好协调工作,帮助他们在县医保中心办理了有关手续,方便了他们办事。他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经常深入到优抚对象家中,了解优抚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010年11月份,根据县民政局的安排,优抚对象数据库要更新,需要重点优抚对象佩戴统一胸卡的二寸红底照片,考虑到优抚对象大多年老、行动不便,为了按时完成这项工作,他借来数码照相机,逐村上门为重点优抚对象进行拍照,用了一星期时间,对全乡42名70岁以上的优抚对象享受医疗、低保、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建立专门档案。烈属杨志玉是集义乡杨李青村的烈士杨增蕃之子,杨增蕃生前是我党的地下交通员,1947年被敌人杀害。杨志玉现年73岁,视力残疾,身体有病。全家3人,大儿子杨常顺45岁、二儿子杨林顺43岁,智力残疾。多年来全家生活靠领取的烈属抚恤金和五保金维持,无其他经济来源,生活困难。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由于年久失修成为危房。得知这一情况后,他多次与县、乡、村领导反映、协调,经多方努力为老杨就近购买了房屋,搬出危房居住,解决了一直困扰老杨的后顾之忧。集义村在乡老复员军人贾金贵是一名残疾人,脚疼得不能下地走路、行动不便,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他多次与县残联联系,帮助申请到免费的轮椅,方便了出行。大常村退伍军人李金升在一次事故中造成高位截瘫,全家4人,靠妻子种地勉强维持,生活十分困难,经多次协调乡村干部,将李金升全家纳入农村最低保障范围,帮助李金升的儿子李泽琦上了免费的太原慈善学校,争取到危房改造资金,住进新房。通过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同广大优抚对象的感情。巩固和发展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严格审批程序,认真开展低保工作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民政新工作,该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严格按照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实行村民代表评议、乡村公示制度,规范农村低保工作。各村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开展了这项工作,全乡有208户272人,经过申请、审批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根据县民政局的统一安排,对全乡的农村低保对象信息进行登记汇总,每月对死亡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做到低保对象的有进有出,实行动态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农村低保工作。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管理,落实五保供养政策。
孤寡老人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大多数人由于年老、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生活非常困难。为了做好全乡的五保对象生活待遇的落实,他认真执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积极与县民政局取得联系,经过入户调查、健康检查、签订协议书的程序,为代礼德、杨培明、雷永辰等23名符合入院条件的五保对象,在村干部、亲属的陪同下入住敬老院,实现集中供养。2013年8月根据省民政厅等六个部门下发的《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山西省农村五保供养办法的意见》精神,为温兆智、杨石狗等16名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办理了供养金领取手续。全乡共有39人享受了五保待遇,真正使他们老有所养、安度晚年。
一桩桩、一件件,虽非惊天动地,却关乎优抚对象的利益和疾苦。多年来,他就是这样无怨无悔,任劳任怨,默默为群众排忧解难,通过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密切了同优抚对象的感情,赢得了优抚对象的信任和支持,他连续多年荣获县双拥工作模范个人称号。荣誉只能代表过去,他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构建和谐集义、富裕集义、生态集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