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清徐*人物总第2682期 >2014-07-06编印

老劳模的宽度人生
——拜访老劳模桑石宝小记
刊发日期:2014-07-06 阅读次数: 作者:焦树志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6月8日是星期天,下午四时许,我与清徐教师进修校退休老教师王亮先生、清徐中学退休老教师苗国先生一起,相约专程拜访八十二岁的老劳模桑石宝。
  车一直开到黑岔村口,询问村民,被领到老桑家中。老桑及妻子热情好客,不让客人喝水,直接让客人喝酒吃饭。客人异之,午饭过迟,晚饭过早,吃什么饭。老桑说,先喝酒,喝酒聊天,时分大了就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了,一个客人问,就什么菜。老桑说,便宜——“两蛋一骨碌”,甚么是两蛋一骨碌?老桑说,两蛋是炒鸡蛋、炒山药蛋丝,下酒很好,一骨碌是酒瓶扳到喝酒就骨碌。老桑说晌午刚陪他的小女儿改环和杨二明(东湖醋厂副厂长)喝了半斤,再陪你们喝三两二两没问题,老桑健谈可见一斑。
  老桑的院子,正房五间,西房一间,冬暧夏凉,目前只住着老桑两口,还养了一条黑狗。这狗不咬人,与主人一样好客,特机灵,有人找老桑,它就当向导。老桑曾在县城住过一段时间,但是不习惯,住在城里反而生起病来了,到医院看也看不好,回到村里住,不请医生看,每天串山劳动反而好了。老桑与苗老师最熟悉,刚进门,一眼就认出了苗老师。苗老师1970年在黑岔村住过近半年,他与老桑和本村的村民最熟悉。问起原来认识的老者,老桑一一做了介绍。在老桑家里,我们看到了一件老桑的“宝物”,那是近一平方米的一块紫色石板,这块石板闪闪发亮,是老桑嫂多年用抹布擦成的,上面还有云形的花纹,煞是美丽,在另外一间做厨房的锅台上还有同样大小的一块,这两块石板古色古香,虽原始却是纯天然。
  吃过饭,老桑带我们上山转。走过一段羊肠小径,耳畔风声飒飒,流水潺潺,空气清新凉爽宜人,林密草茂,花香人稀。这里动物稀缺,植物林木特别茂盛,参天大树比肩接踵,有如陶渊明的桃花源。
  随行的一小伙禁不住发出感叹:“这简直是天然氧吧”!老桑听了充满自豪和感慨,从1958年到1969年,他带领黑岔村村民绿化荒山近万亩,被国家评为劳动模范,1969年,国庆节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二十年大庆的观礼,毛主席与他亲切握手。
  走在大山沟中,王亮老师见两株笔直粗壮的杨树,直径有六十公分,高有五丈。大家没见过这种粗大的杨树,问老桑是什么品种,老桑了若指掌,如数家珍,那是1979年栽的波兰杨,如今有三十四五年了。
  黑岔村一共筑起二十道拦洪坝堰,坝堰淤积了泥土,栽了树,种了树籽,都长高了,树根固了泥土,积蓄了地下水源,控制了洪水和泥石流,调节了气候。
  如今,老桑带领村民已绿化荒山一万五千亩,老桑表示在有生之年要再绿化五千亩,达到绿化两万亩的指标。
  时间已将近六点,我们爬山也有点累了,老桑却满不在乎地说,我每天两次上山,走得比这多多了,你们爬不惯。他还笑着说,你们是老师,你们是育人,我是育林,不过育人比育林更重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老桑告诉我们,他曾向国家申请一百五十余万元,修筑了从清徐东于经黑岔通往古交市的水泥公路,由此,清徐东于边山的水果蔬菜运到古交市卖上了好价钱,这条路成了东于山区村民的致富路……
  老桑的业绩令人崇敬,老桑的精神令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