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村小学教师何变兰
语文,作为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对于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关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应顺应时代的需要。
标新立异,本身就是创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树立“异想天开”“敢为人先”的思想,运用求异思维,不依常轨,不受传统方式的束缚,敢于寻求变异,从而引发新的思想、新的见解。例如,“狐假虎威”不好,但有学生却认识到,狐“假”虎威对付老虎,保全性命难能可贵。除此以外,像“旁观者未必清”“留得青山在,也怕没柴烧”“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滴水未必能穿石”“有文凭的人,不一定有水平”“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有出息”……诸如此类的观点,也都是求异思维的典型例子。
“寓教于乐”是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著名教育理念,历经千年的沧桑,愈益显出它强大的生命力。语文课当使学生上课前——充满期待,上课——充满激动,下课——充满愉悦、收获。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当做到: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讲述——语不惊人誓不休,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过渡——嫁与春风不用媒,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样的语文课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稳定而良好的学习情绪,创造灵感更易不期而遇。
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说过:“不要说:‘年纪太小,不能创造。’”要相信学生能行,会做到,也许有时会遇到困难,但那只是暂时,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学习、创新,相信我们教育的学生不仅是“奥林匹克”的夺冠者,也是摘取“诺贝尔奖”的姣姣者。所以,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向着创新之路迈进吧!”
新世纪是个性与创新的时代,标新立异,寓教于乐,让我们从创新思维与艺术教学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