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6月8日刊登题为《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访生态美丽乡村南青堆村》的专题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日前,年届九旬的离休干部王亮老人,通过本报与南青堆连线,决定将凝结其心血汗水、曾成功引种的早熟型新疆哈密瓜技术,无偿传授给南青堆村——
本报讯日前,一位年届九旬的老人,在本报记者与县委组织部村官办有关人员陪同下,实地对南青堆村考察调研后,决定将凝结其心血汗水、曾成功引种的早熟型新疆哈密瓜种植技术及详细资料,无偿传授给南青堆村,为建设美丽清徐发挥余热。
老人名叫王亮,我县平泉村人。当过兵、做过记者、务过农、从过教,著有自传体小说《破涕为笑》,他曾于1981年—1984年在我县平泉村、河西灌区,成功引种栽培早熟型新疆哈密瓜,历时四年,终获成功。其成功引种品种曾于1984年经县科委、农委等部门联合鉴定,并曾在中央级媒体进行报道。哈密瓜当年上市,即被抢购一空。但因种种原因,终未能得以推广,成为老人心中一大憾事。
6月8日,本报醋都周末刊登题为《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访生态美丽乡村南青堆村》的专题报道,一直对清徐发展关爱有加的王老,对文章中所提南青堆村温室大棚中种植“金瓜”雪甜宝一事高度关注,并当即拨通电话,通过本报连线南青堆村。一直为缺乏种瓜技术的南青堆村委会主任张永刚得知情况喜出望外,于是马上与王老取得联系,并邀请老人到南青堆村实地考察、详细交流。
经了解,王老引种的早熟型新疆哈密瓜,其生长环境与南青堆沙质土、光照时间长、雨水少土壤气候非常接近,适宜种植。据王老介绍,其引种哈密瓜品种为早熟型,较市场上卖的晚熟型在口感上更甜、更脆、更香。日前,王老已通过电话连线新疆,积极为南青堆村联系优良品种,为来年引种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