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清静澄澈,却满山浓郁苍翠。在这独特的山水环境里,生长着岩茶大红袍。又有什么独特呢?
山西山多,人生下来除了爹娘,头一眼见的就是山。山养育了山西儿女,也培育了山西儿女豪放、粗旷像山一样的性格。我土生土长在山西,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醯儿,对山有着像亲人一样的感觉。可是这次旅游来到武夷山,我呆住了,陌生了。当我醒过神来的时候,意识到了,武夷山拓展了我对山的认识领域。在我从小养成的印象里,山是拔“地”而起的,而武夷山却是拔“水”而起的。置身武夷山中,只见山绕水,水缠山,满目青山碧水,万里无尘,天地竟是山水的世界!与那北国连绵起伏的山峦不同,武夷山山峰状如石根,石笋,矗立水中,生于水中。北国山的浓郁葱翠是扎根土中的,而武夷山的浓郁葱翠是扎根岩缝中的。那舒展的虬枝碧叶,滚珠滴翠,在阳光下,鲜活灵动;那长势,姿态,与他山相比,毫无逊色。经过仔细探寻发现,那武夷山山水是一体的,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即使到了巅峰,依然湿漉滋润。若不是来到武夷山亲眼所见,是万万想象不到的。
在这奇异的生物圈里,在那松竹蟒苇之间还生长着簇簇灌木丛,那便是名扬四海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了。岩茶,岩茶,之所以名之岩茶,就是因为生于岩石的缘故吧?那大红袍呢?
岩茶的生长环境是这样的独特,自身自然也独特了吧?我便买了几桶,好叫全家人品品这岩茶的味道,也好侃侃武夷山的独特。
回了家后,心反而忐忑起来了,想想全家人就要品茶了,万一买回来的是假货,高兴岂不变成了扫兴?幸好老公是个茶罐子,喝了十几年的茶,对茶自然熟了:大红袍叶片周遭有一圈红色,验一下就知道了,恰好我手头有一杯新沏的大红袍,便小心翼翼地挑出一片叶子来,心里念着佛,那叶子经过浸润,已经伸展了,众目睽睽之下,我心里一亮,那叶片周遭果然有一圈清晰的红色,我懂了,这就是大红袍命名的原因吧?全家人皆大欢喜,我儿子尚小,看着全家人欢喜,自己也跟着品起茶来。
大家品着茶,我便现买现卖,侃起了刚从当地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当地人说,大红袍的炮制工艺也很独特,多了一道“摇青”,关于“摇青”,很早很早以前,武夷山有一段小伙子打虎的故事。武夷山巅峰生长着三棵珍贵的茶树,那便是武夷岩茶的老祖宗了,这三棵茶树有其奇异之处,病人喝了,茶到病除,好人喝了,身体健康。但很难采摘,峰高壁滑,还有老虎守着……
武夷山下有个小山庄,山庄里住着一个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是采茶能手,也是打猎能手。这一年的采茶季节到了,小伙子背上竹篓又上山采茶了。
小伙子身手敏捷,矫健。跋山涉水如履平地,很快就来到了山上,见到了那簇簇茶树。采呀,采,不一会儿就采了大半竹篓,来到了那三棵茶树的巅峰上,见那三棵茶树在阳光下红光闪闪,小伙子满心欢喜,终于采到了这三棵茶树的茶叶。采摘正酣之际,忽听一声虎啸从丛林深处传来,震撼山野,回声萦绕。小伙子抬头循声望去,一阵风过,“扑”的一声,从丛林背后跳出一只斑斓猛虎,那老虎十分威武,四爪抓地,尾巴像一条铁链子在空中摇晃着,口似血盆,吼声连连。小伙子“啊呀”一声,闪在树后,接着稳了稳心神,攥紧拳头,决心打虎。小伙子连腰间系的茶篓也没顾得摘掉,便飞身向老虎奔去,老虎见状,泄了气,蔫了神,掉头往丛林深处逃去。小伙子尾追不舍,一路窜蹦跳跃,颠颠簸簸;茶篓磕磕绊绊,摇摇摆摆。追过了三十三条溪流,赶过了六十六座青峰,最后,转了几转,拐了几拐,老虎不见了。忽然,鼻端随风飘来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小伙子感到十分奇怪,闻了又闻,嗅了又嗅,发觉这香竟是茶篓里新采的青叶发出来的。小伙子喜出望外,如获至宝,虎也不追了,背起茶篓径直往家赶。
一进村,街坊四邻闻香聚拢过来,小伙子说了经过,大伙儿大悟,原来这青色的茶叶能摇出香味来。从此,这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炮制工艺便多了一道“摇青”。大红袍也愈发珍贵了。
不知过了多少年,到了今天,这三棵茶树生长在那巅峰上,那座虎啸岩也青山未改,有机缘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不过,还是不能采摘,虽说老虎不见了,但这三棵茶树已作为珍稀古木受到了当地人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