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七彩*校园总第2673期 >2014-06-15编印

播种幸福教育 于无声处孕芳华
——县职工子弟二校文化建设侧记
刊发日期:2014-06-15 阅读次数: 作者:秦华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六一前夕,艳阳高照,碧空万里无云。走进职工子弟二校的大门,操场地面上一个大大的“我的中国梦”赫然映入眼帘,尾随在后的是一幅幅精致的粉笔画,那饱满的线条,缤纷的色彩,跃然在粗糙而单调的水泥地面上,拼凑成一条长45米、宽2米的充满童趣的“自然”画卷,它如同一道悬浮在地面的彩虹,点缀着这个美丽的校园。
  沿着地画进入校园,悬挂在门栏杆上的一幅幅脸谱画褶褶生辉,校园中央的花台围边处摆放着学生们的剪纸作品,无不彰显着校园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绕过花台,来到校园的葡萄长廊下,看到展台上摆满各式各样的科技环保小制作,学生们巧妙利用废旧材料精心创作出的小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吸引众人的眼球。而在葡萄长廊的两侧,也挂满了来自各个年级的主题小报、硬笔书法、绘画、大字等,展示了班级的风采。驻足教室门前,可以看到各种DIY盆栽琳琅满目,争奇斗艳。在新学期伊始,学校便开展了“美化绿化校园”的活动,组织各班级师生共同栽培小植物,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体验种植乐趣,了解种植知识,在实践中接触课堂之外的劳动生活。
  子弟二校这次以“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为主题庆“六一”的活动,正是学校多年来坚持文化建设的一个微小缩影。
  重教先“优师”
  职工子弟二校是在1997年由原迎宪村中心小学改制而来的县直小学,这里没有高大的教学楼,也没有引人入胜的景观,但秉承一个“求真务实”的校训,让子弟二校在岁月的历练成长中,树立起自己的一面旗帜。
  用李娟校长的话来说,教育是一个慢功夫,要不急、不忙、不躁,沉下心来去做,不急于求成,才能扎得稳,扎得实。李娟认为,只有渗透进人们灵魂深处的才是教育,只有在最后沉淀下来的东西才是教育,只有能让每个孩子终身受益的才是教育。
  所以,如果说“以生为本”是教育的理念核心,那“以师为本”就是学校的发展根本了。这也正是子弟二校多年来的办学理念——“教以人为本,校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李娟校长说,“没有优秀的师资,就带不出优秀的学生。”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师资力量,是子弟二校常抓不懈的工作任务之一。
  市县教研员指导教学,外派教师学习考察,送教下乡,优秀教师经验交流,观名师录像课,全校性示范课,校内培训,大型交流展评,参加上级竞赛,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文化大讲堂……教研科研活动一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载体,子弟二校通过学习、交流、反思、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让每一位教师都投身到教学研究中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保证教学质量的稳中求进。
  只是,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教书育人的关键还在师德师风,所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读书,便是二校加强师德修养建设的一大特色活动。学校每个学期都出资为每一位教师送书,让大家撰写读书心得,举办读书交流会,让教师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自省、理解和体会最新的教育理念,并内化为提高师德的自觉行为。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开通着各自的博客,每周撰写关于教育类博文或教育教学随笔,到了学期期末,还要进行交流展评。
  子弟二校54名教职工,县教学能手标兵42人,市教学能手标兵12人,市高水平骨干教师24人。韩霏、刘霞老师代表太原市参加省“教课堂技能赛”均获一等奖,韩霏老师还荣获“省教学能手”的荣誉称号。
  茁壮“千里马”
  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与全面发展,注重每个学生的潜能挖掘与能力提升,让学生们“享受幸福,和谐成长”是子弟二校的办学宗旨。李娟校长说道,“每个孩子都是一匹千里马,学校和老师就是要利用一切手段,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发现他们的独特性,最大限度地给他们搭建平台,然后去激发他们,引导他们向这个方向茁壮成长。”
  千里马重在培养,而作为“养马”的伯乐,二校率先从读书抓起。俗话说得好,腹有诗书气自华。每天放学时,一阵阵激昂洪亮的古诗诵读声从操场传来,学生们整齐有序的排着队走出校门,将经典诵读内容带出学校,融于生活,化为一道美丽别致的文化风景线。学校每学期都会给每个年级的学生规定课外阅读物,保证读书时间与读书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们在读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和感知。每天中午到校后,各班都会进行40分钟的自主阅读,没有老师的督促与检查,学生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养成了自觉自学的良好习惯。早操时间,老师们还会轮流领学《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读物。
  从小培养一种习惯和能力,除了阅读,子弟二校还开设了葫芦丝、民乐、乒乓球、科技、电脑绘画、美术、小记者等15个社团。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学校社团利用每周二到周五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提供各式各样的活动平台,动员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社团指导老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帮每个学生看到他们自己的发展方向,而学生们也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能力,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在山西省第三届青少年创意大赛中,二校科技社团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荣获团体银奖,在市中小学生风采大赛中获得“小学组团体一等奖”,环保社团、校报社团曾被评为全市社团第一名。
  学校社团的开展,既有针对性,更有广泛性;既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更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成长平台。春华秋实,子弟二校用成绩证明了一切,被国家文明办授予“国家级乡村少年宫”的称号。
  家校“连心桥”
  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往往离不开家长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只有家校合力,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更加完备,才能做得更好。多年来,子弟二校坚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用感恩与交流为主的亲情化教育去感染激励学生,曾被评为“太原市示范家长学校”。副校长马俊燕说,“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家长的支持,学校教育也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在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家长是很关键的一环。”
  每学年,子弟二校都会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QQ群、校讯通、家访等形式,对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和家教经验交流,让学生家长更全面、更积极地参与学校文化的建设,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寻找有效的平台和抓手,给孩子们创设更加和谐美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们发展得更加多元,更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上,三十余名家长志愿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活动时维护现场秩序,结束后在马路边指挥交通,积极参与后勤服务;隆冬季节,家长志愿者现身校园,与师生一起铲雪、清雪;栽培植物时,学生的爷爷亲自来学校教学指导,给师生一一讲解各种植物的培养技术;家长会上,优秀家长亲自备课,与老师、家长分享交流经验;假期时,学校布置各种学生与家长互动、家长与学校互动的课题作业……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葳蕤芬芳的小小校园,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堂,是教师们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战场。这里是丰沃的田野,孕育种子、怀抱希望;这里是梦想的港湾,波涛荡漾,点点闪烁着明日湖海的微光。短短十几年,子弟二校由一所村级小学成长为全县优质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其中饱含了多少二校人辛勤奋斗的汗水。“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顺着二校扎实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更加美好的愿景仍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