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673期 >2014-06-15编印

每周一字
刊发日期:2014-06-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窗【窗窓窻牕牎】(chuānɡ)
  “窗”,异体为“窓”、“窻”、“牕”、“牎”。
  象形字,从穴,从囱。“窗”本作“囱”。“囱”的古文像古代简易的窗棂形。小篆则像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后来灶突也叫“囱”,其本义为开在屋顶的天窗。后“囱”字上加“穴”字头,构成形声字“窗”。“穴”的篆文像古人居住的地窖,表示地穴、穴居或窟窿之意。“窗”从穴,既表明与房屋、住所有关,也表示“窗”是形似穴口的东西;“囱”现常用于表示烟囱、炉灶、锅炉等出烟的通道,在此可引申为透光透气的通道。“窗”,上“穴”下“囱”,意为在房屋的顶部或四壁开通像囱一样可使空气流通、光线进入的窟窿。“窗”泛指房屋透光透气的装置,如窗户、窗子、窗口、窗台等。
  异体“窓”字从穴,从厶,从心。“厶”为“私”的省字,表示私有;“心”为心情、心态。“窻”字从穴,从囱,从心。由此我们可以对窗的作用做这样的理解:窗可以接收屋外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使人在舒适的私人空间里放松身心。“牕”字从片,从囱,从心:“片”为扁平状,用以说明窗的形状。因“囱”古时与“匆”同,故“窗”亦写成“牎”。
  王充《论衡·别通》:“开户内日之光,日光不能照幽,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为了让房屋内有充足的光线,人们已不再局限于造天窗,而是开始在四面墙壁上开凿窗子,用以透气纳光,排烟通风。天气寒冷的时候不适合开窗,人们就用条状木板把墙上的窗子封起来,天气转暖时再打开。
  古代没有电灯,窗子下面的光线最为充足,便于读书学习。“同窗好友”指的就是同在一个私塾读书的同学;“窗下功夫”是指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学问;“十载寒窗”代指读书求学的清贫生活。古时候,女子的梳妆台也大都置于窗下,光线充足,便于梳妆。《木兰诗》:“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说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归来后坐在窗前,对着镜子梳妆的情景。苏轼《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在睡梦中,见到亡妻像往常一样在窗前梳妆,二人泪眼相看,无语凝噎。该词写得缠绵悱恻,表现了苏轼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窗的主要用途是采光、通风及观望。在现代建筑中,设计师还在窗户外观设计上下足工夫,力求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窗”是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因此,人们又常将与他人推心置腹的交流称为打开心灵之“窗”。打开房屋之窗,能使人沐浴明媚的阳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打开心灵之窗,则能使人感受生活的多姿,排遣心中的烦恼,让狭隘的人变得豁达;让愚钝的人变得聪明;让忧郁的人变得欢快;让烦躁的人变得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