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父母时,也不曾看过多少育儿的书,全身心投入到孕育的辛劳和享受中,因此很早就知道,母亲是孩子最初安全的保护神,更深知幼儿时期母子分离会对亲子关系造成的不可逆转的伤害。
所以无论多忙多累,我从来不曾考虑过把孩子留给到母辈们照料,儿子自出生起一直跟在我身边。期间辛苦是有,教师的工作本就繁琐,我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儿子。好在儿子自幼乖巧懂事,不常哭闹,几年下来我并未因抚育儿子感到疲惫,反倒是心态随着儿子一起成长,越来越年轻明朗。
不知从哪天开始,儿子已学会照顾我,会在我搬不动东西时说“我有劲我来”;会在我着急出门时体贴地说:“妈妈不用着急,路上小心点”;会在他爸爸不在家时检查门窗的关闭,陪妈妈一起睡。——十四岁的小小少年,看上去还很孱弱,却已经像个男子汉一样爱护妈妈了。
和同事聊起孩子的教育问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心理叛逆,很难管教。突然意识到儿子真的很听话。14岁的小男生,都正值青春逆反期,有的已有了自己的秘密,有的已和父母没有了多余的话语,儿子却还爸爸长妈妈短地喊着,每日里和我们分享着学校的乐事,没有丝毫的隔膜。
从三年级起,我们就不再接送儿子上下学,一直到现在,儿子每天都是坚持步行上下学,晚上回到家进门就乐呵呵地喊妈妈。父母能为他做的,不能做的,儿子都不曾有太多的抱怨,他稚嫩的肩膀能扛下的,一定不会让爸妈担心。
记得一个周末的晚上,儿子上网时间有点超出我的忍耐,也因为自己心绪欠佳,居然动手打了儿子,心里后悔不迭。第二天,看着儿子顶着疲倦披着路灯的光晕,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到家,我心疼地把他抱在怀里,“宝贝对不起,妈妈打你了。”儿子很大度地说:“没事,妈妈。”都说青春期的孩子最叛逆,既说不得也骂不得,可我这儿子却是说也说得,打也打得,并不会因我一时的冲动带来母子间的隔阂。
在养育儿子的过程中,我并不比其他的母亲付出得更多,天性懒散享受为先的我有时很愧疚对家人和儿子的疏忽。然而上帝却将如此快乐体贴的儿子赐予我,做为母亲,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我感激的呢?我想很大程度源于我们母子关系的融洽,得益于在他出生最初的几年里,我对他片刻不离的关爱。
儿子仍然需要我,但已不再是朝夕的陪伴,而只是远远的守望。我要做的更多的是听他沙哑着喉咙唱着不着调的歌,嘴角偷偷漾起幸福的微笑,在他哇啦哇啦和同学玩得不亦乐乎时加以适当的节制,累了时给他可以休息的怀抱,烦恼时做他倾诉甚至发泄的对象,迷茫时给他人生的指引和解答。
春华秋实,爱去爱返,儿子已是热爱生活,思想独立,幽默豁达的小小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