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东湖*副刊总第2665期 >2014-05-28编印

义望所感
刊发日期:2014-05-28 阅读次数: 作者:珏山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朋友说交城义望村有一处湿地公园,值得一看。初夏闲日,便约了朋友,前往一游。
  湿地公园在义望村东,新迁建的307国道东侧。
  这里林木葱茏,杂花相陈,一片宽阔的水域碧波荡漾,名曰华鑫湖。朋友说,湖的形状是按照当时晋国的版图设计的。不少游人或在林荫散步,或坐卧于草地,或垂钓于水边。我们沿堤而行,只觉得神清气爽。朋友拔起一棵蒲公英,顺风一吹,立刻,雪白的绒花,碎成一个个降落伞般的种瓣,随风飞转,煞是可爱。心情仿佛回到了童年。
  下堤,玩水,捡拾心仪的鹅卵石。不期然,朋友挑得一块盈尺大石,上圆下平,可以平置。搬到堤上,细瞧,石的一面,可看出喜悦的卡通笑脸,遂爱不释手,满面春风地说,搬回去,用粗砂、细砂纸打磨,用油刷,置于案头,可成一景。
  湖的南面,一处寺宙森然,叫做义福寺。一副楹联醒目:法不二忠不二悉证千秋大义,心唯一道唯一同修万世洪福——说的是狐突,我可以肯定!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十多年前我在毗邻的一个乡工作,与义望村有过交集。交城人发音为nìwā,到了村里,发现是“义望”,问明了来由,因此铭记在心。
  进了山门,是一座歇山顶五楹建筑,坐北朝南,悬匾“狐爷殿”,楹柱上又一联:教忠不二精诚事主万古丹心昭日月,师庄第一信义立国百年霸业写春秋。
  史载,公元前655年,公子重耳流亡,狐突让两个儿子追随扶佐。晋怀公为巩固王位,命狐突召其子狐毛、狐偃回来,狐突斩钉截铁:“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策名委质,贰乃辟也。今臣之子,名在重耳有年数矣。若又召之,教之贰也。父教子贰,何以事君?……”狐突遂被杀而死,成就了重耳的晋国大业。
  看义福寺简介,说义望村为狐突故里。狐突舍生取义因称“义王”。又因他受害身亡,加“亡”于头,故“王”为“望”。还有一说为重耳当年流亡时,外家(义望村张家街张氏先祖)经济支持甚巨,感其恩义,晋文公每年狐突诞辰之日(农历七月十五)都要率群臣前往拜望,故称“义望”。
  但我更愿相信十几年前第一次到该村时,人们的说法。狐突天生重孝道,平日里忙于朝政,却得空即回村拜望母亲。母亲更思念自己的儿子,常常倚闾张望、倚门等候。母子俩仿佛心灵感应,每当母亲张望守候时,狐突就会出现在母亲面前,历试不爽,因此有了“义望”。
  真是母子连心。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狐突为晋国霸业捐躯,是对国的忠义慷慨;他的尊亲孝母,是对家的至爱深情。自古男儿多壮怀,情深未必不丈夫,或许这才是真的豪杰。古语说: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不管你走了多远,无论你飞了多高,母亲总惦念着你走得累不累飞得苦不苦。不管你贫穷富有,无论你尊贵卑微,只要回到母亲的怀抱,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男儿有男儿的风骨,慈母有慈母的情怀,世间的事永远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