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清徐*专版总第2658期 >2014-05-13编印

与您有约 伴您同行
采编感言
刊发日期:2014-05-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采编感言
    ■社长:李永红
    缘深情浓二十载,发稀笔秃岁月筛。
    排排铅字天下事,缕缕墨香古今怀。
    朝送清风千门喜,夕伴星月一灯开。
    为伊何惜人憔悴?更知天命彩霞来。
    ■副社长:张太义
    20年风雨沧桑,20年春华秋实,20年,每一个清徐报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抒写出亮丽的华章,每一个清徐报人用坚实的脚步走出了成功之路,每一个清徐报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播种美好的希望,收获着成功的喜悦。祝福清徐报20岁生日快乐!祝愿今后的清徐报越办越好!
    ■记者部主任:孙兆刚
    20年,清徐报忠实记录了清徐大地上点点滴滴的变化;20年,我们的每一篇报道都是用爱心和良知对社会负责;20年,我们一直在努力。但是,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衡量,漫长的征途,我们才起航。
    ■周末部主任:张月英
    这是一块神圣的热土,我们在这里播种、耕耘、收获。
    我们播种希望,每一个句点都凝聚荡气回肠的活力;我们耕耘担当,每一段文字都传递生生不息的责任;我们收获共鸣,每一张报纸都阐述弘善抑恶的坚定。
    悟人生,沐心灵,怡心东湖拍岸轻;寄豪情,展壮志,贯中故里歌大风。
    ■办公室主任:任利珍
    20年,一步一个脚印,历经雪雨风霜,你从一个稚嫩的幼苗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看到现在的《清徐》,我们看到了她成长的足迹和美好的未来。
    20年,我们一直在努力,我用心去爱我们的《清徐》,我们力争做到期期精彩,版版生动,履行着“读者至上”的诺言,和全县人民“心心相印”。
    我们将自己20载的岁月浓缩给读者,不厚,但很重。祝愿20岁《清徐》更加成熟,更加美丽。
    清徐副刊-作家的摇篮
    ■王保玉
    1994年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清徐县政协会议室召开《清徐》复刊筹备会。主持人是县委书记阎沁生,参会人有县长姬和平,拟聘为总编的董锦章以及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共数十人。我迟到了就坐在外围的角落处。参会人发言踊跃,热情洋溢。
    有人提点要我说几句,我犹豫了几秒钟说了以下一段话:报纸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信息的载体,新闻的传媒。也有人说是民众的教科书。而我则另有指望,想让《清徐》办个副刊,成为清徐文艺的百花园,作家的摇篮。这或许不是报纸的主要功能,是衍生物,副页,但副刊的作用非同小可。
    “五四”时期中国报纸有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镌》,《北京京报--副刊》,上海《民国时报--觉悟》,《时事新报--学灯》,这四大副刊指导了也代表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五四”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至整个民国时代的文化名人,思想大家,学术巨擘像鲁迅、李大钊、陈独秀、胡适、郭沫若、陈望道、邵力子、矛盾、郭绍虞、冰心、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沈从文等几乎都曾经或经常在这四大副刊发表文章,可以说这“四大”副刊蕴育了、成就了一批学界伟人。就是1949年以后直至世纪末大陆和海外的许多学界大师级人物也多与“四大”副刊有着渊源关系。重视报纸副刊是我国现代新闻史的重要特点,我希望我们能继承这个传统。我们正在建设三国演义城,热议文学大师罗贯中,孟繁仁、郭维忠先生考证罗贯中是清徐人,即使考证无误,那也只是能满足我们阿Q式的虚荣,道一声“我的祖上比你还阔哩!”罗翁之后二百多年了,我们的文苑是寂寞的,文学的星空是暗淡淡。不是没有人才,《徐沟县志》记载,大常村出过一个叫常天寿的神童——可是没有适宜的土壤,没有园丁去培育,结果,天才也只能像鲁迅说的“成了一盘豆芽菜”。《清徐》停刊17年了,现在复刊实在是一件大好事。假设复刊后我们能踵事增华,办一个副刊,使他成为文学的园地,作家的摇篮,那我们办报人就功能无量。唐朝的韩愈被尊为“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师大家,我们恢复停刊17年之久的《清徐》,倘若再培育出几个当代的罗贯中,那就是“文起七百年之衰”的大功臣。
    这个筹备会过去整整20年,现在回想如在昨天。记得我发言时坐在里圈主持会议的县委书记阎沁生不时扭过身看我,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对我的发言表示赞同。几天后途中邂逅,他还停下车朝我挥手致意,这使我受宠若惊。
    20年来,我们的《清徐》,我们的《东湖副刊》,我们的《醋都周末》,越办越好;20年来,清徐的作家作品,像雨后春笋,其优秀者驰名全省乃至全国,清徐报功不可没!
    真是:
    东湖东湖,文艺的渊薮,
    清徐副刊,作家的摇篮。
    草根--栋梁--清徐报
    ——《清徐》报创刊二十周年纪念
    ■石履山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得就是离离原上草。为什么烧不尽?因为有根——“草根”。草根的威力可见一斑。
    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巍然耸立,雄伟壮观,支撑起中华民族的天。为什么能有这么强的支撑力,是因为它有坚固的“栋梁之材”横贯整个建筑。“栋梁”之坚韧,令人惊叹。
    “草根”也好,”栋梁”也罢,都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与大作家相比,如古来的罗贯中,现代的马峰、赵树理、莫言等,清徐的文化人,业余作者可谓是“草根”作者;和国家级大报相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山西日报》等,《清徐》就是“草根”报纸了。然而这众多的“草根”作者,发表在“草根”报上的作品,就不一定是草根文章,草根文化了。不少名震中外的大企业家、大文学家、艺术家等“栋梁”之材,都在《清徐》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巨著《三国演义》,使贯中文化走出国门,推向世界,贯中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闻名中外的老陈醋馨香可口,誉满中华。醋文化使清徐县名闻遐迩;葡峰胜境,珍珠成串,葡酒飘香,葡萄文化,风采升华;徐沟的背棍,打出国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发扬光大。
    贯中文化、葡萄文化、醋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清徐》上都得到了充分展示,使清徐文化名城,名声大震,非同凡响,名望在全国打响。随着文化名城的崛起,使我县不少栋梁级人物脱颖而出。如戏曲名家胡嫦娥,书画名家马泉、郭宝维、韩祖猛、常进等人;诗词名家时新、高中昌、常箴吾,这些栋梁级人物都在《清徐》上多次予以宣传报道,这些求真务实的精神,也使《清徐》大放异彩。
    《清徐》在复刊以来的二十年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越办越好,越办越强,越办越红火,越办越精彩。特别是近年来,《清徐》报又涌现出许多年轻编辑,为该报倾注了新的活力。草根报更加根深叶茂,繁花似锦。特别是清徐网站的开通,接触面越广,读者更多。不少大事要闻,热点话题,趣闻逸事,人物专访,系列报道,杂文小品,专题评论,诗词曲律,都光彩照人,朴厚清雅。《清徐》办得更充实,更高雅,更壮声威。
    《清徐》通过许许多多“草根”作者,关心国事,讴歌“栋梁”之材,宣传党的主旋律,反映时代文明与精神,使《清徐》理念升华,形象升级,品味升格。
    二十年来,《清徐》成了”草根”作者的园地,成就了”栋梁”人物的风采,也成了党报的丰碑。
    赞《清徐》报人
    ■王茂华
    风雨兼程二十年,
    推词敲句复天天。
    台灯眨眼已觉累,
    墨笔无迹不入眠。
    读者心中一杆秤,
    恶言口满只等闲。
    编辑记者多奇志,
    只为清徐走在前。
    清风徐报柳丝新
    ——贺《清徐》复刊20年
    ■牛保林
    埋头耕作既成仁,
    翰墨飘香二十春。
    无冕勤王做汗马,
    有情绣字话时津。
    庄谐并举调滋味,
    诗画穿插益笃醇。
    又见东湖荷荡起,
    清风徐报柳丝新。
    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清徐》
    ■吴国娟
    此刻我写就几行文字
    为你献上真诚的祝福
    情思美丽情感浓郁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清徐报》
    愿你逆风起飞雨中得收获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清徐报》
    这是清徐儿女心中期望的歌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清徐报》
    此刻我捧上一束鲜花
    为你献上真诚的祝福
    花色绚烂花香芬芳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清徐报》
    愿你道路顺畅越走越宽广
    我们祝福你的生日我的《清徐报》
    这是清徐儿女心中期望的歌
    陌上花
    ——贺《清徐》复刊20年
    ■黄煜
    菱章草句,
    清风徐影,
    恰逢轮转。
    跃马铅华,
    谙尽廿年一叹。
    红尘砥砺甘相付,
    换作社儿初冠。
    对新知旧侣,
    且斟樽酒,
    醉迎春暖。
    若乡音在梦,
    葡峰在侧,
    恍恍太汾汀岸。
    更摄湖光,
    映碧放晴堪半。
    东君词笔今重渡,
    再道梗阳迁变。
    况江郎尚在,
    不因时岁,
    退消慵减。
    我和《清徐》
    ■梁慧荣
    《清徐》二十岁生日了,回顾我和《清徐》的接触历程,颇值得玩味。这段经历竟与一个人的恋爱经历相吻合,经历了“结缘”、“了解”、“被认可”、“形影不离”、“孕育”……这样的历程。
    2012年的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时年级领导手拿一份报纸走了进来,说我们学校的一位老师上清徐报了。我一听顿时眼睛一亮,“是谁上报了呢?”我好奇而又迫不及待地接过报纸一看,文章图文并茂地记述了一位普通老师带“伤”工作的感人故事。我看后颇为感慨,我又浏览了下报纸的其它几个版面,除“清徐人物”这个版面外,还有“清徐要闻”、“县域风采”、“反腐倡廉”、“文化长廊”……我一边津津有味地翻看着,一边却为自己身为清徐人,不读清徐报,不知清徐事而感到羞愧。心动不如行动,我决定就从读清徐报做起。
    得知学校有订阅清徐报,我喜出望外。我从学校图书馆把当年的清徐报借来厚厚的一摞,准备拿回家里好好看一番。接下来的日子,下班回家后抢着看报就成了我们家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得知清徐报创建有自己的网站清徐新闻网(醋都网),闲暇的时候我可以手机上网阅览,这样就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了。
    积累了一段时间后,我在写作方面也变得更加顺手。我将看报后“孕育”出的新观点、新思想,形诸笔墨,诉诸成文。文章言之有物,生活味很浓。
    读清徐报由我的“个人行为”变成了我和家人的“家庭行为”,清徐报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庭中必不可少的“一员”,在我们的家庭中她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她是一位顶级的家庭厨师,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她给我们送上一道精神大餐。让我们暂时远离了都市的喧嚣,从而获得了内心最深处的一份安宁。
    她是一位博学的家庭之友,虽然相处时间不长,却是相见恨晚、一见如故。与她交谈,你要么惊奇,要么沉思,要么快乐……
    她是一位神奇的家庭魔术师,她总是把不一样的惊喜呈现在你的面前,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总之,她从未让你感到厌倦,她留给你的总是下一份的期待。
    清徐人读清徐报,家乡人知家乡事。有你的陪伴,前行的路上不寂寞。值此生日之际,我想要对你说:“祝你生日快乐,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