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清徐*专版总第2658期 >2014-05-13编印

力透纸背 影响深远
刊发日期:2014-05-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
  ——写在《清徐》复刊20周年之际
  风雨兼程二十年,砥砺前行写春秋。
  1994年5月13日,《清徐》复刊。从那一天起,《清徐》开始了与时代同行、与清徐和她的人民相知相伴的旅程。
  今天,她迎来了复刊20周年的生日。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20年的时间白驹过隙。然而,当我们在回看一张张报纸时,就会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厚度,2655期报纸的每一篇报道、每一块版面都见证了《清徐》所经历的时光、所付出的努力。
  曾记否?
  复刊之初,五六个半路出家的“报人”,安居陋室,甘忍清苦,以笔为犁,用字收获,记录和诠释着时代变迁。
  曾记否?
  社会各界的关爱,俨然“自家人”的董锦章先生的鼎力相助,广大热心读者的拥趸,让初生的《清徐》获得了茁壮成长的养分和环境。
  曾记否?
  扩版周三刊时,新老《清徐》人秉烛达旦、不眠不休,为一个版面、一个段落、一个标题、一幅图片,乃至一个标点符号有时会争得面红耳赤,只为让读者看到一张“无瑕”的报纸。
  曾记否?
  各级领导的指导与关怀,特别是2004年,全国报刊整顿,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时任县委主要领导勇于担当,让幼小的《清徐》避免了夭折。
  曾记否?
  改革、开放、转型、跨越、发展……在清徐前行的每一个历史节点、每一个关键时期,《清徐》都会展现出她的责任与担当:鲜明的立场,强有力的支持,全方位的引导。
  这是一张鲜活的新闻纸。
  回放20年间的重大主题报道,《清徐》可谓笔下有风云,纸上传捷报——
  20年间,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壮大,清徐也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复刊以来,在不同时期,《清徐》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紧围绕中央大政方针、省市战略部署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重大主题报道,把重大主题报道作为打造报纸品牌的重要资源,创新报道理念、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和报道机制,相继推出了一批有影响、有声势的重大主题报道。
  我们把镜头回放到2008年:
  9月,清徐县举办葡萄采摘月活动,《清徐》首次推出20个专版的特刊——《清徐葡萄甜盈盈》,从清徐概况、葡萄文化、文物、社火、特产、文苑、旅游、形象、摄影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全国四大葡萄名产地之一的风貌。
  10月,2008中国清徐醋业博览会暨醋文化节开幕之际,《清徐》推出《千年醋都情》特刊,将清徐的醋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为在北京举办的“醋文化与醋发展高峰论坛”献礼。
  12月,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清徐》推出36个专版的特刊——《激越》。内容包含了清徐改革开放的历程、清徐改革开放30年全扫描、城乡一体化建设巡礼、解读清徐三农30年、清徐县民营经济的发展与改革、教育、科技、保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城市建设、通讯建设、医疗卫生建设等。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10月1日,隆重推出了国庆特刊——《大道》,用20个版面,分社论、要闻、成就、见证、记忆、倾述等多个版块,全面、翔实地展现了清徐各行各业新成就、新业绩,为国庆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复刊以来,《清徐》共制作特刊10余次,这些特刊是《清徐》重大主题报道的一个缩影,这些特刊也在一个时期成为外界了解清徐的一个最直观的“窗口”。
  回放20年间的重大事件报道,《清徐》可谓不辱使命,努力再努力——
  20年来,《清徐》坚持及时性、贴近性、深入性原则,对县委、县政府战略决策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认真策划,及时跟进报道,着力编出精彩版面,采写出让人叫好的报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尤其在文源路西进、抗击“非典”、创建全国文明县城、转型跨越等重大事件报道过程中,以主要事件为新闻眼和宣传节点,找准新闻价值要素所在,选准战略核心内容做足文章,做到宣传高潮不断、热度不减,引起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
  1998年,县委、县政府启动了在当时被誉为“天字一号”工程的文源路西进工程。从工程前期准备、拆迁、路基建设、路面施工,到附属设施配套、全面竣工,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清徐》组织记者深入一线,采写现场新闻,并刊发评论员文章,推出专题报道,不吝版面,全面报道西进工程进展情况和感人事迹,为工程的顺利推进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获得了县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中国,太原市成为重灾区。《清徐》组织记者深入“抗非”最前沿,进医院、走乡村,及时报道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全县人民防控疫情的情况,并刊发了一批防疫科普文章,为稳定全县上下情绪、夺取“抗非”最后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每年的县“两会”和五年一次的县党代会是全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每次“两会”和党代会会前,《清徐》都要开辟专栏,营造喜庆、热烈的氛围。会中,严格按照大会日程,派出骨干记者,及时、全面地对会议动态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会议期间天天出报,并及时发放到代表和委员手中,同时,做好投递工作,让广大读者和人民群众更加及时、清晰、明确了解会议精神。会后,及时跟进报道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情况,以及落实“两会”精神的新思路、新举措。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今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清徐》开设了“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群众路线,转作风,访知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100题”等专栏,通过消息、评论、小言论、特写、通讯等体裁使新闻报道鲜活起来,并组织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挖掘典型做法和经验,先进人物和事迹。从三月初至今,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已刊发新闻175篇,评论员文章17篇,为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营造了浓厚氛围,获得县委主要领导的肯定。
  仅2011年至2013年三年间,《清徐》推出的包括城乡清洁工程、基层组织建设、项目建设、作风建设等策划性主题报道总量突破500篇。
  回放20年间的重大典型报道,《清徐》可谓精彩纷呈,亮点频现——
  重大典型是时代的标杆。自复刊以来,《清徐》高度重视典型报道,弘扬正气,彰显时代主流价值观,在不同时期,挖掘、宣传了一批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先进人物典型。
  20年如一日做好事的好人——李拖梅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身边的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县烟草公司退休干部李拖梅自1989年以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时间,在家中义务举办学生辅导班,坚持20年如一日,为一千多名孩子无偿讲授有关素质教育的内容近一万九千课时。
  1999年,《清徐》连续刊发13篇通讯《李拖梅的故事》,详细报道了李拖梅的事迹,首次通过媒体平台使李拖梅走入公众视野。2006年,《清徐》刊发长篇通讯《奉献社会的楷模》,再次对李拖梅先进事迹作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2005年以来,《清徐》报道李拖梅事迹近20次。《太原日报》、《太原晚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先后报道了李拖梅的典型事迹。
  死神也望而却步的好支书——陈占成
  陈占成同志生前任原碾底乡西石窖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他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克难履险,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忘我工作,带领全村群众把一个贫困的山村建成了小康村。1990年以来,陈占成在身患癌症后,以超人的毅力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做到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新时期农村干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1998年,《清徐》开设了《学习陈占成,争当好公仆》专栏,对陈占成同志先进事迹和全县各单位学习陈占成的情况作了详细报道。太原日报也以《死神也望而却步》为题作了深度报道。县委做出了向陈占成同志学习的决定。陈占成生病和住院期间,省、市领导多次看望。
  50年矢志不渝绿化家乡的老模范——桑石宝
  曾多次荣获太原市劳动模范、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林业劳动模范的桑石宝,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带领村民连续50余年植树,造福黑岔人民。他因地制宜,治山治水治沟,将黑岔的榆林沟、安沟、泉泉沟、圪梁沟4条大沟、17条中沟、72条毛毛沟全部绿化,绿化面积达到20000亩。黑岔村由过去的荒坡野岭,变成如今漫山遍野绿树环绕的绿色林场。
  桑石宝的事迹,《清徐》曾多次做过报道。2011年7月,又刊发了长篇通讯《大山的情怀》。特别是在今年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清徐》配合县委宣传部,组织记者再次对桑石宝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采访。5月8日,县委中心组在黑岔村集中学习。县委书记韩良会要求,全县党员干部要学习桑石宝同志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学习桑石宝同志不计报酬的奉献精神,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学习桑石宝同志持之以恒的高尚品格,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昂扬激情;学习桑石宝同志勇于创新的可贵品质,始终保持破解难题的精神状态。
  复刊20年来,《清徐》几乎每年都要挖掘、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冯树栋、牛惠芬、贾晋卿、武润威、乔光福、乔光武、韵树生、孟英俊、“7·25”见义勇为群体……这些先进人物和群体的感人事迹经《清徐》传播后,给全县人民群众传递了正能量,也为清徐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放20年走过的旅程,《清徐》人一路踯躅前行,经历了风雨,迎来了彩虹——
  从套红四开四版周一刊到周三刊12版、彩版周三刊16版、重大活动出大型特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天天出报;从手写稿到电子稿;从两台旧相机自己在简陋暗室洗印相片到一线记者标配单反数码相机;从版样纸上尺量笔画到华光、维思、飞腾系统的熟练使用,从组稿后由董锦章老师帮助划版设计拷贝三寸盘送交太原报社到电子邮件传送版样;从单一的四开四版报纸到醋都网、电子报、手机报、微博等多平台、多元传播……时间在流逝,形式在变化,《清徐》办报理念在新时代、新征途中换装前行,绵延递进。
  今天,《清徐》复刊20周年的日子,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今天的清徐,今天的清徐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和干劲向着打造开放包容、城乡一体、产业低碳、田园秀美的全省综合实力一流强县的目标迈进。在这场伟大的新征程中,作为县域主流媒体的《清徐》,她准备好了!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过去、现在、将来也永远是《清徐》的情怀与品格。
  复刊20周年,是一个美好的契机。
  县委、县政府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殷切期望,不仅是对媒体的要求、命令,更是行动的号角。无论是新闻纸,还是网站、电子报、手机报、微博,清新表达、多元传播的是权威声音、主流价值。讲好清徐新故事,传播清徐好声音,弘扬清徐正能量,维护清徐美形象……时不我待,舍我其谁!
  一池春水,万顷金波,与时俱进,踏平万仞。承载着沉甸甸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坚信,只要《清徐》人用坚强的脚步丈量发展的里程碑,用创新的智慧激活发展的弹跳力,就一定能续写出光荣与梦想齐飞的新篇章!
  
  
  新闻佳作
  太原新闻奖获奖作品1998年第八届
  一等奖《李英儿“三哭”》
  ——(白俊英)
  二等奖《南岭歌声》
  ——(常映红、王斌)
  三等奖《我县在乡村开设百余处“精神粮店”》
  ——(刘建斌、珍转)
  1999年第九届
  二等奖《欲与旱魔试比高》
  ——(丁志勇、常映红、张月英)
  三等奖《“团干”在我县日趋“走俏”》——(刘建斌)
  《让生命充满绿色》
  ——(张太义)
  2000年第十届
  一等奖《响应国策生一个,钻研科技奔小康》
  ——(孙兆纲)
  二等奖《柳杜乡靠“订单农业”火了农业、富了农民》
  ——(杨利贞)
  三等奖《柳杜乡“夜访”制度喜煞村民》
  ——(刘建斌)
  2001年第十一届
  二等奖《让清徐的两张名片亮起来》
  ——(李晓霞)
  三等奖《俩书记炕头唠家常》——(孟晓湘)《百姓忧乐最关情》
  ——(孙兆纲)
  2002年第十二届
  一等奖《蓝天白云可以作证》——(刘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