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年秋日,我与郭老有事赴赣,喜登滕王阁,至此,我已游览了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这江南三大名楼的风采,圆了我多年的梦。
滕王阁在江西南昌市北部的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所建而得名,因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而流芳千古。王勃的《滕王阁序》以艳奇群芳的态势使滕王阁名昭天下,誉满四海。滕王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舟,下临无地,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旖旎的自然风光足以与黄鹤楼、岳阳楼相媲美,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它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风格独特和辉煌成就的杰出代表,象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精华。
滕王阁下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从四面八方乘兴而来的人们相聚在滕王阁,又作别于滕王阁,在这座江南名楼迎来送往的故事像春天的绿叶一样,其中有许多被传为佳话,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数王勃与滕王阁的邂逅无疑了。
唐代上元二年的一天,诗人王勃去看望贬到南海交趾为官的父亲,从山西到海南,相隔万水千山,王勃念父心切,从晋出发,坐船逆江而上。他来到江西与安徽交界的彭泽县马当山的地方,突然狂风大作,顷刻间大雨倾盆,长江浪潮像恶龙翻滚,王勃不得不将船抛锚于马当山庙下。庙内走出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见到王勃便说:“明日重阳初九,滕王阁有高会求贤文,你如能赴会作文,定能名传千古。”此处距滕王阁数百里,明天怎么能去呢,纵有千里马也难应约。王勃便答:“一个晚上怎能走八百里的路呢?”王勃只好作罢,谢谢老人家的好意。”只听老人说:“你只管上船,我当助你清风一帆,使你明天一早赶到洪都。”王勃将信将疑上了船,只听到老人朗朗而笑,顷刻间王勃便觉得祥云缥缈,瑞气升腾,脚下船只如离弦之箭直往鄱阳湖方向射出。当王勃抵达洪都(今南昌),还是晨曦初露曙光微明之时。王勃走进滕王阁的一楼,就看见洪都府闫都督与许多进士、名人宇文钧,刘祥道等在大厅中谈笑风生,他们见到年轻的王勃曾似相识,纷纷起身让座,于是便有了王勃的千古奇文《滕王阁序》。也正因为这篇神来之笔,让滕王阁光辉四射,照耀千秋。王勃写完《滕王阁序》便踏上了看望父亲的旅程。也许是年轻的王勃把文章写得太绝,连上苍也嫉妒他的才华,也许是写此文耗费了他太多的心血,在他于滕王阁的文人们握手相别后不想竟成永诀,他在渡海赴交趾途中,不幸溺水受惊而亡,时年仅26岁。
如今不再是王勃的时代,但他的才华在滕王阁如波荡漾,人们依然为他出众的才华惊叹而又回味无穷。眼前的滕王阁系1989年重建,堪称“宏伟绝特第一楼”,是一座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艺术殿堂。走进主阁一楼大厅,首先有一幅大型汉白玉浮雕《马当神风送滕王阁》映入眼帘。这是根据明人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的传说故事而创作的。生动地体现出王勃籍神力日行千里赴滕王阁的英姿。整个滕王阁楼层名暗有致,一楼为明层,四廊环绕,抱厦正门,两边的巨幅红底金字楹联是潇洒秀丽的毛泽东手书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苍天一色。”赫然在目,如两颗闪亮的明珠,夺目于视野。西大厅有一座滕王阁铜制模型,它造型典雅,金碧辉煌,玲珑万态,充分展示了现代艺术家的聪明才智,欣赏它便把整个滕王阁纳入胸怀。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踏入滕王阁二楼的那一刻,就有一种不敢高声的感觉,让你摒住呼吸,生怕惊动了曾在这里相聚并挥毫运笔的文人墨客们,以免打断他们的才思。当我踏入二楼,已被一幅长卷《人杰图——江西历代名人图卷》所打动,整个画卷以磅礴的气势,描绘历代的多位江西籍名人,他们如匡庐奇峰拔地而起,如井冈翠竹亭亭玉立。其中有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田园大诗人陶渊明,净土宗始慧远,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杨万里,理学教育家朱熹,民族英雄文天祥.。面对如此壮丽的画卷,不由得让人把浮华的心慢慢沉下来,用一颗虔诚心,端详眼前的历史名人,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如此微不足道,使自己感到无比汗颜。此时好像那些世俗的浮华,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世俗的羁绊,像风一样吹走,留下的是一片心灵圣洁的净土。
走进三楼的大厅,最醒目是一幅约三米高的丙烯壁画《临川梦》,该作品是以杰出的戏曲名家汤显祖创作的《临川四梦》为主旋律展开的想象,作者浪漫的手法,充分展现了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南柯梦》、《邯郸梦》四大名剧的意境。
楼本来是用来装点故事的,品位三楼,如一杯陈年佳酿。我找一块清净的角落坐下来,赊一些唐宋清联下酒,好像王勃也在身边,我们一起探讨历史的博大精深和人生的苦短。
五楼是明层,楼层的一明一暗,就像道路的山重水复,亦真亦幻的感觉如步入仙境。我突然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碧瓦丹柱,画栋雕梁,飞檐翘角,高楼云天,我已到了登临观赏的佳境。倚栏放目远眺,只见迤逦横翠的西山,风起云涌的南浦,上下飞腾的鸥鹭入眼而来,凭栏俯望,便有浩浩江水,点点渔帆,片片洲渚,万家城郭,生动着自己的视野,滕王阁可谓是一层一片的风景,一层一种感悟,上至五楼,就走进了风景的深处。把自己也融入这良辰美景之中,仿佛耳边想起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窗口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口,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六楼是游览的最高层,是滕王阁的歌舞楼台,楼台正中是玉栏天井,有一缕明丽的阳光照进来,像一泓清亮而古雅的音乐,缓缓地流动,西边有阁上独有的古戏台,我一边欣赏精彩的演出,一边不由想起当年李之嬰在此欢乐的风流日子。
古往今来,滕王阁仿佛是歌舞的化身,提起滕王阁,人们就会联想起那些翩翩而起的舞姿,那悠扬婉转的曲子。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只凭一张小小的门票便可以登楼赏曲了,去领略这场穿越几个朝代经久不衰的演出。歌舞是无罪的,甚至是至高无尚的。滕王虽然沉溺于歌舞,但他毕竟推动了江南歌舞表演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同时生动了许多文人墨客的优美词章。唐代诗人李涉为滕王阁留下了佳句:“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半是半非君莫向,西山常在水长流。”
游罢滕王阁下楼,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本想抒怀一首,可猛然想起李白当年登黄鹤楼诗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头上。”诗仙李白登黄鹤楼竟然不敢题诗,今天登览滕王阁,有许多名人题诗于阁上,我又何必在此丢人献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