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一个幸福的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学习《弟子规》“首孝悌”以后,我对孝有了新的认识。“母活一百岁,常忧八十儿”,父母的恩情是我们这一生都不可能报答得了的,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来做到为人子女的孝道。正如《弟子规》所言:“首孝悌”,衡量一个人品性德行的第一准则即为孝。“百善孝为先”,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在于“孝”。“首孝悌”,当一个人孝悌做到了,他会推己及人,他对自己的父母孝,对别人的父母同样也会恭敬地对待。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只有孝顺是不能等待的。等你有了钱的时候,父母也许不一定能够享用。古语说得好: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等到你有了时间和金钱奉养双亲的时候,恐怕双亲已不在了。这样的情形不正是人生的痛楚吗?不管多忙,都应该抽出点时间来陪陪年迈的父母,不要让我们的一生留有太多的遗憾。歌曲《常回家看看》唱出了我们的心声。我们何不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多为父母做点事、那怕是一点小事,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而不要让他们在无谓的等待中慢慢老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所好,力为具……”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对父母的孝敬我们要善于体会,要能从父母的言谈当中,听出他们的心理需求,把这份关心延伸到生活的点点滴滴。
由此可见,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自己传承中华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幸福着。“孝道”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我们称之为德育工作之一。作为培育未来栋梁之才的基础阵地,小学在培养孩子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方面,我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努力,但有时却由于社会大环境中存在的一些德行陋习与教育相背离,让孩子们感到迷茫困惑,也使得我们的教育无所适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认真学习《弟子规》首孝悌这部分,将我们的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清脆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这是孩子们在背诵《弟子规》。虽然这是古代的孝经典范,在某些独生子女沦为“小皇帝”、“小公主”的今天,重学《弟子规》显得意义非常。借给学校下发的《弟子规》的书籍,孩子们一句一句地品读实践。在践行弟子规活动中,我教育孩子们要努力给父母、祖父母带来欢乐,为他们分担忧愁和不幸,关心、体贴、照顾大人病痛,有好吃的东西要先让父母和亲人吃……如今,爱心说教也已转化为孩子们的具体行动:有的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变得勤快了、乖巧了;有位妈妈对我说她生病后,孩子端水送药,还时不时地问她好点了吗,感动得她直掉眼泪……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动物能有这样的举动,何况是我们人呢?相信在“孝道”之风的影响下,在我们学校道德课堂的教育下,在我们教师行为的感染下,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一个有“孝道”之心的幸福人。做有“孝道”之心的人,幸福人生就会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