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清徐*要闻总第2651期 >2014-04-25编印

把“访知解”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十一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刊发日期:2014-04-25 阅读次数: 作者:本报评论员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省委要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以“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活动为抓手,努力在加强群众工作上取得实效。我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县委书记韩良会,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琳玉等县四大班子领导率先垂范,进村入户,面对面、心贴心地与群众拉家常、讲政策、谋发展,为全县领导干部带了好头。
  开展领导干部“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了解基层、了解实际、了解群众,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群众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促进领导干部思想上为民利民、作风上亲民爱民、工作上惠民富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把“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活动作为贯穿主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以教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成效,为建设开放包容、城乡一体、产业低碳、田园秀美的全省综合实力一流强县提供坚强保证。“访民生”,就是访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之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访民生,应带着感情、带着真诚、带着任务,把群众的呼声当做第一信号,了解透彻与群众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切身利益问题,留下脚印、留下作风、留下真情,带走群众生活的困难、带走群众致富的困惑、带走群众的意见建议,验证工作思路、目标、措施是鲜活适用还是过时无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新对策。同时,宣传好党的农村政策。“知民情”,就是知真实可信原汁原味之民情。近些年来,中央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走访“了解真实情况”。走访活动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沟通、心贴心交流,原汁原味地了解基层群众的心声,准确掌握实实在在的第一手资料,为基层的发展号准脉、开好方。“解民事”,就是解燃眉之急和长远发展之民事。要始终抱着对人民负责任、为群众谋福利的精神,针对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的人民群众当下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不能碰到问题“躲猫猫”、遇到困难“绕道走”。真心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能够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或者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解决的要耐心解释,需要其他单位解决的要及时协调解决,坚决做到走访一批群众、征求一批意见、调解一批矛盾、办理一批实事、解决一批问题,切实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留下脚印、留下真情,带走困难、带来实效。我们相信,随着“访民生、知民情、解民事”集中走访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会真切感受到为民、务实、清廉正成为全县各级领导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