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社会*观察总第2643期 >2014-04-06编印

让为民办事不再“折腾”
刊发日期:2014-04-06 阅读次数: 作者:晓雪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孩子申请优秀贫困大学新生助学项目需要盖章,村里、乡里、县里来来回回跑了好多趟,去一次让拿一件东西,就不能一次说清楚,腿都跑细了。”李大娘说。
  在基层,像这样为办一件事来回跑着盖章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有异地再婚的夫妻为了办一张结婚证,需要跑三四次:第一次带户口本,第二次带照片,第三次带离婚证……有的群众为了办一张出国护照,需要在工作地和户籍地往返五六次;有的办个准生证,腿都跑细了还没有办下来……如此办事,把简单的事复杂化,根源恐怕还在于办事单位自身的作风不够硬,体制机制不够畅通,政府部门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和缺失,以致有些问题通过正规程序往往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还有一些地方基层“一把手”权力过于集中,凡事要上级拍板才能定夺,有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意识根深蒂固,在群众面前以“官老爷”自居,这样只能与群众的距离越拉越远。这和全国上下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道而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员干部只有真正跟特权思想划清界限,才能避免高高在上的姿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人民的公仆,就应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意识,需要本着务实清廉的原则,扎紧制度的笼子,真正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站在群众的立场谋利益,站在群众的立场办事情,才能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