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知”是基础、是前提。我们应当从一开始就把学习教育摆在首位,在保证学习时间、丰富学习内容、创新学习方式、增强学习实效上下功夫,并贯穿活动始终。
当前,我县教育实践活动正有序展开,大多数的党员干部都展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参与热情。不过,也要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对教育实践活动还不同程度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思想误区:自己长年工作在基层,天天与群众打交道,走基层、转作风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的事,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基层工作担子重压力大,没有时间精力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等等。其实,纠“四风”没有层级,改作风不分上下,这些思想弊端如果不清除,必将成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挡路石。因此,需要从一开始就抓紧学习教育,扫清思想弊端,打牢理论根基,这不仅是活动的首要环节,也是搞好整个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学习教育,首先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正所谓“柱坚屋固,柱折屋塌”,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群众观点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也是精神信仰的“支柱”。事实表明,理想信念的动摇、思想道德的滑坡是“四风”问题产生的根源。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专题学习,使党的群众路线深深扎根于广大党员干部心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才能确保整个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学习教育贵在实,扎实不扎实,关键要看能否入脑入心。开展学习教育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最忌浮于表面。我们不能满足于开几次会、听几堂课、念几篇材料、抄几页笔记,而应保证组织方式灵活多样、务实管用,交流研讨深入透彻,让党员干部思想上真正有所收获、有所触动,从而自觉将学习成果用于指导具体工作,提高服务群众本领,更好履行职责。一把手是标杆,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应当切实担起责任,不仅以身作则带头学,还要督促班子成员一起学,营造一级带着一级学的良好氛围。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覆盖县乡村三级,服务群众更直接、作风体现更具体、影响群众更深刻、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群众期望更高,任务更加艰巨。只要我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韧劲,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就一定能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就能为接下来的各个环节打下扎实基础,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