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633期 >2014-03-16编印

《咏史十绝句》刍议
刊发日期:2014-03-16 阅读次数: 作者:张卯春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近日,王保玉先生用诗的形式在《醋都·周末》(2014年2月23日)“咏怀了十位清徐历史人物”(《咏史十绝句》小序)。
  粗看十人姓名,颇感疑惑。
  “历史人物,是指那些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影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足迹,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语出“360百科”)清徐十人呢?魏戊,清徐县第一任县长;索自通、贾廷诏、王介福、乔松年,尽管他们如乔松年镇压过伟大的农民起义,尽管他们如索自通、贾廷诏死得窝囊,但到底是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将;梗阳巫皋,打卦算命的阴阳先生,却是第一个出现在史册中的清徐人;盛传故里的“秃姑姑”,出生在河北,毕竟祖籍还是清徐,重要的是当过国母;罗贯中,虽然存在籍贯争议,但也并非牵强附会。他的名气太大了,不妨先拉过来为咱乡争些荣光;刘文炳,革命先驱者,且留有一部珍贵的民国徐沟志……然而,李正修,何德何能,“恬”列其中!
  2011年拙作《清徐史话》出版,其中一小标题为“崔耀南与贺龙”。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对此提出批评。他说,贺龙是共和国元帅,崔是什么东西?一个反革命。怎么能与无产阶级革命家相提并论!我唯唯诺诺,不敢多言。故一见“反革命”成为“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物”,便惶惶然。
  笔者不认识李正修,但听到过他的故事,由于工作关系也翻阅过他的档案。在这里,姑且向读者晒晒李正修,看看他到底与“历史人物”有什么瓜葛。李正修(1911~1990)集义村人,移居西贾村。小名四货,字直臣,号正修,法号圆阳济度。少年丧母失怙,先后在礼、入先天道、耶稣教、佛教、吕祖坛,上过学,当过兵,爱文习武喜交游。终生未娶。最后职务:社员。最大誓愿:“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升太平。”为此,给自己订出十项具体的,在常人看来自虐的计划与目标,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一生孜孜不倦。
  要是止于“冬不生火、夜不点灯、睡不脱衣、饥不偷食”等,倒也罢了,至多被看作是怪人。可是此君非池中之物,不仅修身,还要治国,还要平天下。给毛泽东、蒋介石、赫鲁晓夫、肯尼迪和赫尔辛基世界和平理事会特别会议等中外政要和机关写信,提出结束冷战,共建大同世界。他编写了许多不合时宜的对联,什么“左派行为非恶意,右派言论是好心”,“国富民穷大剥削,工肥农瘦小侵略”,“少数服从多数,多数服从纪律;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服从道德”,“文革何须武斗,武斗不是文革”……并广招年少弟子,讲学传授武功。杨房村某女徒曾反戈一击,揭发其对她实行外国礼——吻额头。
  如此李正修,后果是严重的——戴高帽、涂白脸,游街批斗,被判死刑(改为有期徒刑20年,后平反)。
  再后来,世界未大同,冷战却结束了,右派也平反了、国共又握手了……回首听其言,似乎是时代的先觉,可为什么还会被国家专政、被同胞见弃?至今还让人“惶惶然”?
  保玉先生诗曰:“犯上谠言不从众。”三层意思,一是冒犯领导,不与上级保持一致;二是直言,实话实说,不会说假话;三是与众不同,不人云亦云。其实答案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屈原被放逐之后,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渔父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落到这种地步?”屈原说:“世人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这都是率真惹得祸。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李正修怎么能与屈原相提?愚以为,论诗文,二者云泥殊路;说政治,屈恐怕还要逊色于李。屈原关心的是楚国一隅之存亡,而李正修的事业是环球同此凉热。
  由此来看,说李正修是“历史人物”亦非妄言。
  突然想到了陈胜,想到了他喊过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223年前的一个徒卒竟然会有这样的胆识,现代文明的所谓文人,就不能学说“历史人物宁有种乎!”何况,保玉先生也未断言他们是五千年清徐史上最厉害的,而是“笔者印象深刻有感触”的十位。
  陈胜一句话,引发无数有志者成王成霸的梦想,多少人揭竿而起,加入王侯将相的行列。倘若有人,有很多的人能在“历史人物宁有种乎!”的号召下,向“历史人物”迈进,那该是我清徐多大的幸事啊!如此说来,保玉先生功莫大焉。
  信笔涂鸦,贻笑大方,敬请读者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