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小的时候,耳边常能传来母亲对父亲的责备:“你又吃亏了!”而父亲呢?从来也听不见他的争辩,有时只是“嘿嘿”地笑一笑了事,有时也冒出一句:“乖乖!记住啊!吃亏就是占便宜。”母亲也回敬一句:“真是莫名其妙!”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知道了父亲的一些往事。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父亲因不善农耕,种地打粮太少,就又去到他早年学商“走关东,住地方”的吉林省扶余县,和旧友开了一个小杂货店。有一天去进糊窗户用的毛头纸,进货后发现多出了一百张,父亲赶快返回到进货地,将多出的一百张纸退还了货主。从此之后,但凡父亲去进货,就得到了货主的信任和关照。有时资金缺乏,不付现金,也能进来货。更为可喜的是,扶余县城里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父亲守信用,不论办什么事,包括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对父亲网开一面,小店办得越来越红火。
到了大办人民公社的1958年之后,父亲回到了家乡。那时社员口粮少,生活困难。每年冬季,生产队要请公社的拖拉机队耕地,就要派一人给拖拉机司机做饭,可承担做饭的社员,总免不了偷粮偷油,给集体带来了损失,派了谁也不放心。后来队里将父亲派去做饭,父亲的忠厚老实赢得大家的信任,才解决了这一难题。父亲也能和司机一起吃几天饱饭,这也许就是父亲说的“吃亏就是占便宜吧”。
所有这些小事,在母亲心里,父亲总是在吃亏,可父亲就是抱着这个“不怕吃亏”的信念,活得有人格,有价值,受人尊敬。“吃亏”,是一种老实的标志,在许许多多的事情面前,就是那老实与不老实的一闪念,造就了人的灵魂和品质。吃亏是一种爱心,在吃亏的同时,也在向对方献出关爱。吃亏是一种大善,在利益得失的瞬间,彰显出来的,就是一种善与恶的分界线。吃亏是一种奉献,乐于奉献的人,在他的灵魂深处,铸就的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和情感。
回想我们这个家庭,潜移默化中,将“不怕吃亏”注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在我们和大家共事的全过程中,少有和同事的斤斤计较,少有和同事的利害冲突,多了一些同情,多了一些尊敬,多了一些友情,顺风顺水,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