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630期 >2014-03-09编印

每周一字
刊发日期:2014-03-0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厂【厂廠厰】(chǎnɡ)
  “厂”,繁体为“廠”,异体为“厰”。汉字简化前,“厂”与“廠”、“厰”的意义并不相同。“厂”为象形字。
  “厂”的甲骨文是山石崖岩的象形,意为山崖,人类常依傍而居,故《说文·厂部》云:“厂,山石之厓岩,人可居。”“厂”今只作为“廠”的简化字使用,其本义多包含在以“厂”为偏旁的汉字中。“廠”与“厰”均为形声字,分别从广、厂,敞声。“广”为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厂”为可建屋之山崖,二者又均像建筑物有顶无壁之形;“敞”为敞开、宽敞。上有屋顶,下无墙壁,四周开张,空间宽敞的房屋即为“廠”,是没有墙壁的简易房屋,也指牲口棚。“廠”又指工厂、厂房,是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从事生产或加工以及其他特定活动的场所。这样的场所多内里宽敞,更有不设墙壁者,故以“廠”会意。
  简化的“厂”只取“厰”之顶,故“厂”也表示有顶无壁或只有一面墙壁的建筑。没有墙壁或只有一面墙壁的建筑有利于通风散气,古代养牲畜的地方往往建成这种样式,因此“厂”也引申指马屋、牲口棚。没了墙壁的遮挡,“厂”是宽敞的,因此,“厂”也可理解为开阔的场地。由宽敞、开阔的意思引申,“厂”又特指专门开辟出来、可供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进行生产劳动的场地。
  《明史·食货志》:“后添设饶州通判专管御器厂烧造。是时营建最繁,近京及苏州皆有砖厂。”意思是:后来添设了饶州通判一职,专门负责管理皇家御用器皿制造的厂子,当时各项营建工作都在紧张进行中,京城附近以及苏州等地都有砖厂。在旧时中国的四川,人们对盐商称为“厂商”,这里的“厂”特指盐场。
  “厂”又可指特殊的专门机构。明朝时,朝廷设立了直接由皇帝统属的特务机构,称之为“厂”。有“东厂”和“西厂”之分,其首领多由宦官兼任。东、西厂与具有相似性质的“锦衣卫”并称“厂卫”,专门负责监视朝廷上下大小官员以及普通百姓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自官府,下至民间,到处都有他们的踪迹。厂卫往往自谋私利,肆意诬陷良民,横行霸道,在历史上可谓是臭名昭著。
  现在,“厂”一般指专门进行某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如工厂、水泥厂、纺织厂等。工厂都有配套的厂房和设备,厂房必须具备足够的空间,依其生产性质,或露天或室内。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大部分国有工厂实行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很多原来的“厂”也被更名为“公司”,只有部分小型的企业还依旧冠名为“厂”。“厂”字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经济制度的标志。从“厂”到“公司”冠名的变化,表明了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这其中的意义只有经历了这一深刻变革的中国人自己才能真正品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