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当这一冲锋集结号在华夏大地上嘹亮吹响之际,在清徐县人民医院——2012年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这里的星星之火,已渐呈燎原之势。
三年零七个月,改革步履印迹深深;三年零七个月,改革路径日渐明晰。
踏石留印!一路走来,破解医改难题,托管,这一主题词,成为她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的制胜法宝。
抓铁有痕!一路走来,盘点医改行程,省县双向转诊“通道”、先住院后付费、药品零差价……这些关键词,成为她涉深水区,啃硬骨头的集成线路。
她,康文娟,清徐县人民医院院长,原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她,在深化医改的“临床”实战中,俯身躬耕杏林,一展巾帼风采,演绎了一场从专家型学者转入管理层人才的现实版医者“变形记”……
走托管路提纲挈领“路线图”
她是一位勇于创新、善于谋篇的改革者!
2010年8月3日,清徐县政府与山西省人民医院正式签订委托管理协议书,委托省人民医院对清徐县人民医院进行管理。这一天,康文娟载着省、县两级重托,从省城来到县城,担负起作为县级医院“一把手”的责任与使命。
受人之托,当忠人之事!从托管之日起,康院长便像一位托儿所所长,将一腔爱心全部倾注到这个蹒跚学步的“孩子”身上。
深入调研,是康院长采取的第一步行动。新院长到任,大家都好生奇怪,上任伊始,康院长呆在医院的时间很少,借用当前流行的一句话说,康院长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原来,前三个月的时间全部花在新农合办公室。首先,她详细统计、分析本县患者县外就诊率最高的前三位病种,根据医院当时状况新开设了血液透析室、肿瘤科、消化科、高压氧舱室,使常见病、多发病能够留在县内进行日常治疗;发展专科特色:继续加快骨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的学科建设;重点帮扶妇产科、新生儿科、病理科、重症监护室的建设。医院通过加强科室建设,扩大完善了诊疗范围,一举打破了县医院门庭冷落、楼空人少的瓶颈。
引进送出,是康院长采取的第二步行动。为有效提高县级医院医护人员专业技能,康院长及省人民医院派来的20余名专家,从医护专业水平到服务态度,铺天盖地地向县医院展开移植术。同时,将该院50余名医护人员免费送到省人民医院进修、培训,使得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脱颖而出,带动县医院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
复制“母托管”模式运行“子托管”,是康院长深化医疗改革中高招之一。在对医院进行全面托管的同时,康院长将托管模式灵活套用到医院局部,在该院推行二级托管,将县医院中医科交给省院中医科管理,将科室的管理权委托给以科主任为主的科室管理小组,科室管理层从以往的单纯业务管理变为全面的质量管理。通过科室托管科室,由省院中医科主任每周二上午亲自坐诊、带教。而今,该院中西医并重,深受患者欢迎的价廉、方便的特色中医又回到了百姓身边。
政策一线倾斜,科室衔接分段,是康院长托管医院中的工作亮点之一。在该院,医生绕着患者转,后勤绕着医生转早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规矩;在该院,千头万绪乱如麻的工作,被提纲挈领并联成行,分段切割,再串联成一个个循环链条,科室衔接定时定量定人,有效避免了无序窝工现象,工作效益直线提升。
涉深水区踏石留印“过大河”
她是一位情系百姓、勇开先河的排头兵!
在改革潮头,作为医院掌舵人,康院长始终将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摆在首位,在医改试点潮头,在服务患者前沿,让改革的根须深植于清徐大地上,一寸寸向纵深处延伸。
2012年8月1日起,县医院率先实行“先住院后付费”诊疗服务新模式,医院开设直报窗口,帮患者先行垫付结账后方可报销部分经费,实行基本医疗保障费用即时结算制度。参合患者只需支付个人部分即可办理出院,避免了因无钱交住院押金而耽误病情。
此外,为破除“以药养医”机制,该院于2012年9月17日零点正式实行所有药品零差价。县医院的立体帮扶举措,为新农合患者进一步缓解了“看病贵”难题。
同时,托管后的县医院为老百姓开通了畅通无阻的省、县双向转诊“通道”:遇到疑难危重的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将被直接送到省院诊治、抢救,病情平稳的患者还可以直接回县人民医院进行护理和康复治疗。省县转诊直通车,为患者带来了方便与实惠。
三项举措,康院长摸着石头过河,该院的立体帮扶为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
在改革中,康院长简政放权,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于分管院长,人事、财物的管理全权放手。责任与权力全部下放,大家心齐气顺劲头足,经过三年多磨合,该院已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的团队。
谈起她在改革行程中大刀阔斧一路前行的体会,康院长的秘籍是,只要有一颗公心,只要不怕吃苦,改革的路子一准行得通。的确,当大夫时,每每遇到抢救病人,常常需要连续几天几夜不休不眠地连续临床作战,常人熬不住的苦,她全熬得住。一颗公心加上不怕吃苦,于她而言,改革路上义无反顾。
啃硬骨头抓铁有痕“操大盘”
她是一位敢于碰硬、乐于闯关的弄潮儿!
从省城到县城,由专家到院长,康文娟院长的“变形记”中,不乏脱胎换骨的挑战。
基层工作三年多来,康院长碰过许多壁,也啃了许多硬骨头。困难面前,她不仅没有知难而退,反而更当作锻炼机会进一步提高了工作能力,增加了更多经验值。2011年9月,作为县人民医院院长的她,为帮扶基层医院发展,曾兼任徐沟二院院长。初到徐沟二院,面对退休干部因拖欠工资对她这位新上任女院长的集体“围攻”考验,她选择了彻底解决问题,集中处理遗留隐患的方式,啃掉了该院如鲠在喉的一根硬骨头;面对该院职工宿舍暖气挂靠单位吃大锅饭局面,她选择了毫不回避历史矛盾,迎难而上一次性将多年积弊挖根断源。
基层工作三年多,康院长更加关注百姓疾苦。用心的她发现,乡镇卫生院比县医院更缺人、缺技术、缺设备。为此,她推陈出新,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网络挂号预约、电子病历提高诊治效率,通过远程会诊中心联网省县乡村四级医院,通过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措施,努力实现区域内资源的互补共享。2012年9月19日,县人民医院在原有HIS管理系统、LIS系统基础上,全面开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电子医嘱、电子查房,进一步规范了临床医疗文件的书写,极大地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建设起省、县、乡、村四级联通的清徐县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县医院不仅可以实现远程会诊,而且还创新了一种县医院专家给乡镇卫生院远程查房模式,共同管理病人,并进行实时心电图诊断,实时X线诊断。
为解决基层卫生院所的实际困难,县医院还整合整个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对其进行了集中医学检验、集中消毒器械,统一管理,从托管一所县医院到帮扶整个县域医疗机构的技术,以此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近年来,该院业务指标明显上升。截至2013年,该院门、急诊患者140298人次,比2009年增长73099人次,同比增长109%;住院患者11454人次,比2009年增长5221人次,同比增长84%;全年完成手术1446台,比2009年增长367台次,同比增长34%。从新农合的统计数字来看,县外转诊率也直线下降。
繁忙的工作之余,她还身兼数职:中华糖尿病学会糖尿病足学组委员,中华糖尿病学会山西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常务委员。曾任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的康大夫,在县医院担任院长、书记的同时,仍发挥专长,不遗余力挤时间为患者看病,坚持每周三上午在医院内分泌科坐诊,经她看过的病人数不胜数。2010年,康院长被评为县优秀人才,2011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被山西省妇女联合会评为优秀女共产党员,2012年清徐县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
托管县医院三年多,她为清徐带来了一支团队,带活了一所医院,而且更培养了一批人才,服务了一方百姓。
康文娟院长,以一种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在建设开放包容、城乡一体、产业低碳、田园秀美的全省综合实力一流强县进程中勤勉工作,不懈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