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621期 >2014-02-16编印

说说民间锣鼓
刊发日期:2014-02-16 阅读次数: 作者:武等义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锣鼓在民间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我国战国时期就有锣鼓,不过,当时的锣鼓一般是用在战场上的,两军对峙时,鼓角相闻,旗鼓相当,擂起大鼓如雷贯耳,一进震撼山岳,从而士气大振,一鼓作气,起到扬威助阵,鼓舞将士斗志的精神依托。锣是在指挥将士辗转迂回、收兵或转移。打锣也叫鸣金、鸣锣,如鸣锣开道,鸣金收兵等。可见在古代锣鼓在民间的比重和地位是相当显赫和器重的。
       随着历史的进程和发展,锣鼓不光是用在军事上,慢慢地在民间也运用起来,而且又有了“钹”、“钗”等,演奏内容就更丰富了。每每逢年过节、重大庆典、结新集会、嫁娶婚庆等等,都要用锣鼓来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扬威助兴。多少年来这项民间艺术朝气蓬勃地活跃在民间的各个角落里,成为民间唯一能够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激励意志、悦人心怡的一项民间娱乐活动。那里有喜讯,那里就有锣鼓声,在那热烈的氛围中,年青人们表演得如痴如醉,浑身汗水淋漓,那种如入无人之境的狂热豪放,自我陶醉激情,把周围的一切都被感染的热烈火爆,激情洋溢,冰雪消融,草土唱和……
       随着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锣鼓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末,山西锣鼓迎来了一场大的艺术革命,诞生了一支新的艺术之花,它的出现很快赢得了人民的肯定和认可,从而很快被人们接纳和传播,特别是女子锣鼓队,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破了多少年来男子独霸锣鼓舞台的格局,又以排山倒海之势占领了锣鼓事业阵地,她们用丰富的曲牌和亮丽的舞姿展现在锣鼓艺术的舞台上,引领着民间锣鼓艺术事业的革命和发展。通过锣鼓事业的蓬勃发展,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推进了民间艺术的革命和发展。
 现代锣鼓的出现,如一股猛烈的暴风骤雨,把亘古以来的传统锣鼓荡得东倒西歪,摇摇欲坠。推陈出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可我们总觉得传统民间锣鼓它是几千年大浪淘沙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古代历史遗留下来的艺术精华,是华夏文明的艺术遗产,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支鲜花,她的出现不是一时一显,是镶嵌在我国艺术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
       然而这项艺术魂宝面临的是被我们否认、淘汰、更新、替代……面临如此尴尬局面,我们认为完全否认是对民族文化的不负责任,更新替代是造成锣鼓事业断层面的屠刀利刃,随风唱和是盲目随从的中庸表现,为此笔者认为既不能否认新艺术也不能扔掉旧传统,新旧锣鼓艺术会面,它们既不矛盾更无冲突,它们各有所长又各有不足,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铺相成才是锣鼓艺术发展的根本出路。
       挖掘和整改传统锣鼓艺术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后锣鼓艺术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所以说我们理应担当起拯救传统锣鼓艺术的先行者,对传统锣鼓重新认识。把这一文化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是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