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进入腊月,乡村的天空总是袅袅炊烟缭绕盘旋,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醇厚的浓香。
腊月来了,从遥远的风俗中走来,从刺骨的寒风中走来,从忙碌的身影中走来,走进了城市,走进了乡村,走进了火红的月份,走进了甜蜜温馨的日子,走进了人们万家团圆的祝福里,快乐分享幸福生活的甘甜!
在乡村人的心中,腊月,也许就就像是一盆冬天里不灭的炭火,燃烧着激情,点燃着希望,慰藉着心灵。
当人们走进乡村,才能体会到腊月里年的味道,是那么古朴,那么绵醇,是那样诱人。
整个腊月人们似乎都在忙,蒸煮烧烤、油炸煎炒、祭祀打扫,每天都忙忙碌碌,日子一天一个进程。当进入腊月,街道两旁卖春联年画的、卖瓜子柿饼的、卖锅碗瓢盆的,一个个眉飞色舞,赚得个盆满钵溢,而平时极心疼钱的老头老太太们也一个个像着了魔的“大款”,出手阔绰大方,哪能管得“腊月水土贵三分”了。
腊月是婚嫁高峰,一进入腊月,每天都是好日子,村里隔三岔五,娶媳妇的,嫁闺女的,迎来送往,娶媳迎亲,好不热闹,成为乡村一道最热闹、最靓丽的风景线。
外出打工的男男女女们都陆陆续续回家,大包小包满载着一年艰辛的收获,踏上日夜思念的故土,于是,弥显出更浓更亲的年味。“回家过年”,这是远离故土最真诚的愿望,出门在外的人们,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在腊月里回家,祈福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不停地召唤着回家匆匆的脚步。
家里的父母亲每天不停的扳着指头,盘算着孩子们的归期。每天在村口又多了几双眺望的眼睛,那就是父母永远的等待、期盼、守望!
腊月,山村就像一锅蒸笼。一山山,一峁峁,到处都冒着腾腾的热气。有馍的馨香,有肉的馨香。男人们,女人们,都激动着,忙碌着,把一年的收获搬出来,把一年的劳累搬出来,开始享受了。一家人燃起一家人的喜悦,燃起一家人的热情,燃起一家人的富足,燃起一家人的兴旺。
只有腊月,乡村路开始复活,流动着色彩,流淌着欢笑;冬让乡村褪去了缤纷,年又让乡村恢复了灿烂。
腊月底,乡村里开始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两响炮、闪光雷、大地红、烟花,孩子们你追我赶地放着叫着跳着笑着,炮声叫声笑声汇成一片,炸响了萧条的乡村,缤纷了寂静的夜空,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硝烟味。随着这硝烟味越来越浓,年也越来越近了。
除夕,是乡村腊月的极致。树梢上不停地闪着火星,鞭炮声此起彼伏地笼罩了村庄,不断升腾的烟花在上空怒放。一副副春联,把朴实的幸福,高挂在门楣上。一个个游子回家了,一瓶瓶美酒打开了,一句句家常摆开了,散发着暖暖的亲情,浓浓的芬芳。
腊月三十过大年,一顿团圆饭,便是过大年的主题曲。丰盛的菜肴摆满一桌,炖菜、炒菜、凉菜样样都有,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骨肉亲情的快乐。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一顿结结实实的香喷喷的团圆饭,所有的奔波和劳累不再沉重,所有的失落和苦痛烟消云散,所有精神的物质的贫穷或富有都不再重要,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洋溢在喜形于色的脸上,绽放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腊月,让乡村悄然迎来高度的和谐,空前的团结,没有仇视,没有谩骂,也没有不稳定的因素,一切都在相互祝福中和睦相处。
腊月,似乎是乡村的专利,连飘飞的雪花也充满浓浓的年味!
腊月里,乡村的炊烟,带着冬阳的问候在每一个村庄的上空盘旋着、缭绕着。忙碌了一年四季的乡亲们,仍然在忙碌着。不同的是,乡亲们是在盘点岁月的给予和回报,在谋划来年的希冀与收获。他们忙碌着,把所有的辛苦和欢乐在乡村的腊月尽情的释放和挥洒!
传统习俗,民间风情,在红红火火的腊月里,编织成了红红火火的中国结,系在每个中国乡村人的心中,绽放永远的温馨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