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文史*天地总第2614期 >2014-01-26编印

每周一字
刊发日期:2014-01-2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察【察詧】(chá)
  “察”,异体为“詧”。会意字,从宀,从祭。
  “察”从宀,表示与房屋或范围相关;“祭”为祭祀。“察”的字形为房屋中举行祭祀。古时祭祀规模庞大,礼仪纷繁复杂,须要仔细察看每一件物品和细节,以确保祭祀活动不出差错。故“察”以“宀”下有“祭”表示察看、仔细看,即《说文·宀部》云:“察,复审也。”
  “宀”又表示范围。“察”从宀,强调“察”受一定的范围与视野局限,不会全知全能。“察”中有“祭”,寓意每个案子虽然情况错综复杂,但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因此察案要深入调查与案件有关联的一切人和事,顺藤摸瓜,从蛛丝马迹中寻找更多的线索。“察”中有“宗”,“宗”是家族的祖先,即祖宗。祖宗十八代息息相关,这里指有关联的人、事、物。
  异体字“詧”从言,从祭省,“言”为语言、言辞。调查须要寻访,故从言。语言无形,不可捉摸;语言有音,可意会音传。“言”在“詧”中,表示察案、调查是从无形或隐匿的事理、事实当中推断发掘真相,与听音辨义相似。
  西汉时期东方朔《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水太清澈,鱼就难以藏身;做人苛察,就会没有朋友。因此,糊涂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
  真正的明察秋毫,是指仔细、综合地分辨事物,然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故“察”还有分辨之意。《新语·道基》:“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察酸苦”指分辨不同的滋味。“察看”是为了看清楚、弄明白,所以“察”引申为明白、知晓。
  警察捉捕犯罪嫌疑人须要侦察。侦察的方式千变万化,包括明察暗访等多种手段。察访案件,要树立以维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的理念,全心投入,全力以赴;要明确认识到察案是集体性的行为,不是个人的行动。在具体察访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大致的范围,找到主线,顺藤摸瓜,逐步深入,既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也不浪费人力、物力。其次要严守机密,以免消息外泄,使犯罪嫌疑人有机可乘,逃之夭夭,或趁机销赃,逃脱制裁。有时为了保护深入犯罪集团内部进行调查的卧底人员,对警察机关内部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也要保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违法犯罪已成为现代犯罪的典型形式,这种高智商犯罪分子和高科技犯罪手段的结合,给侦察工作带来了种种困难,设置了重重障碍,使很多案件取证棘手、破案困难,而犯罪嫌疑人则有恃无恐地逍遥法外。由此可见,与违法犯罪分子的斗争不但是斗勇,更是斗智的过程。它须要侦察人员具备优良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侦察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以及过硬的擒敌本领;要求侦察人员具备全方位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情况,以加大预防和打击犯罪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