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打开微信刷新内容,发现自己“朋友圈”里突然多了一些生意人。一些好友频频晒出一组组的图片,有推销新款服饰的,有帮忙代购国外护肤品的,甚至还有卖高仿奢侈品包包的。原本属于社交平台的“朋友圈”俨然成了做买卖的“生意圈”。
众所周知,微信不过是一种聊天工具,只是一个相互交流、增进感情的平台而已,如今却让它担负宣传产品、促进销售的一个手段,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了。而在微信朋友圈里卖东西专“宰”熟人,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大多数被“宰”的基本都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幸免的,多数也会被圈中的图片广告搞得不胜其烦。
曾看过新闻报道,在微信上购买东西,部分人因为货品“和图片上的感觉不一样”而要求退货,但大多数人只能自认倒霉。原因是朋友圈里的彼此是朋友关系,为了几千几百元钱而“撕破脸”不值得,因此投诉至工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的案例非常少,但朋友间的感情却因此有了隔阂。
如此看来,利用微信朋友圈销售商品并不合适。一方面,在熟人间做生意往往有很多副作用,即所谓的“谈钱伤感情”,往往会因为那么几笔生意而给正常的朋友关系带来伤害,如此就会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微信虽然可以承载图片和文字,但用户在观察产品和与卖家交流上的体验远远不够。微信不像淘宝,可以给差评。就算在店家的微信上留言,他们也能把不利的评论删除。同样,客户发布的任何评论,别的客户根本看不到。
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微信,正如网友们所调侃的那样,微信微信,只能微微一信,不可全信。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在使用微信这种交流工具的时候,都要谨慎对待,提高防范意识,降低买卖风险,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