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答乡黑城营村,有这样一对四十来岁的恩爱夫妻,他俩自立更生,艰苦创业,扎根鸡场,钻研养殖,短短几年时间,就创办了一座占地1000多平米的大型养鸡场。由于夫妻俩口碑好,鸡蛋质量有保证,每天产的鸡蛋经常供不应求,屡屡出现脱销的情况。他们就是常俊彪、崔永桃。
创业之初风雨多
2002年春,常俊彪在自家院内盖起了一间猪舍,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随着饲养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场地已经不够用了,常俊彪通过村委会的支持,在村东南角的一块闲置土地上又盖起了一排猪舍,头几年收入不错。可惜好景不长,2007年的时
候,由于养猪经验不足,仔猪出现了问题,伤亡惨重,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四五万元。养猪投入大、风险大,这让夫妻俩打起了退堂鼓,转而想着做点其它营生。
干什么才好呢?常俊彪经过调查了解,得知周边一带的养鸡户不多,而市场上的鸡蛋价格可观,何不改行养鸡呢?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崔永桃的支持,崔永桃曾有过6年的兽医站工作经历,恰好也掌握着一些养殖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夫妻俩把猪圈收拾出来做鸡舍,又向信用社贷款、问亲邻借钱,到外地购进了4500 余只鸡苗、鸡饲料、鸡笼等,正式开始养鸡生涯。
望着初具规模的鸡场,夫妻二人心里憋足了劲,说什么也要干出点名堂来。他俩请来养鸡能人作指导,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忙着查温度、搞防疫、抓管理……全身心地扑在了养鸡事业上。经过精心饲养,当年鸡苗到产蛋时成活率就达到了98%以上。看到自家的鸡陆陆续续开始产蛋,夫妻俩内心暗暗祈盼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近年关的时候,鸡的产蛋量与市场销售价格进入持续走高,可夫妻俩偏偏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在鸡预防消毒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导致鸡的产蛋率急剧下降。从购回雏鸡到开始下蛋,每只鸡成本费在30元以上,这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了3万余元。面对此情此景,夫妻俩欲哭无泪。
何去何从?面对残酷的失败教训,面对严酷的现实,常俊彪、崔永桃痛定思痛,查找原因,努力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决定继续再干。
再难也要挺下去
有失败的养殖教训,夫妻俩变得谨慎起来。他们重新购入雏鸡,用心地养护着这些小家伙,并通过上网、电话等途径,了解饲养过程中防疫、消毒、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并逐步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养殖方法。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要养好鸡,关键在于平时的饲养和管理。清洁食槽、打扫鸡舍、添加食料、给鸡掏粪、捡蛋、卖蛋……从清晨到日暮,夫妻俩整整一天都会呆在鸡场,穿梭于每个鸡舍,看鸡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饲养,还是防疫,每个细节都不放松。
就拿给鸡接种疫苗来说,不仅过程繁琐复杂,而且耗时耗力,夫妻俩总是按时挨个儿给鸡打针。目前工作量还好,一月做一次。刚购进鸡苗的时候,短则1-3天,长则不过10天半月就得打疫苗。记者看了看蛋鸡免疫程序单上不同日龄阶段所需使用的疫苗,零零星星近20种类。
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俩口子本着勤劳致富的态度,埋头苦干的精神,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当年养鸡获利6万余元。此后,俩人养鸡的积极性愈加高涨。连续几年,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去年,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他俩在原有鸡舍的基础上,又重新改造了一排横跨东西的鸡舍,购进鸡苗8000多只,并增设了自动喂料机、自动刮粪机、自动上料机等先进的设备,以减轻工作量。
常俊彪、崔永桃二人在创业的道路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互相勉励,互相体谅,感情愈加得浓厚,都因相互照顾不周而连连致歉,也因相互赞赏而感到欣慰。正可谓,乐中遇苦,苦中见乐。在夫妻俩的努力下,产蛋率达到85%以上,实现日产蛋800余斤。夫妻俩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甘苦几重见彩虹
步入不惑之年的常俊彪、崔永桃二人,本应像普通人一样,利用闲暇的时间、快乐的时光打打麻将、玩玩扑克,或是出去旅游、陶冶情操。可在他们看来,这些他们根本没有想、也不敢想。因为鸡场一时一刻也离不开他们,所以能有一天的休息日已是一种奢望。
蛋鸡时刻都离不开人照顾。即便有急事要离开,那也必须得有人留守。这夫妻二人通常会在“你留我走、我走你留”的情况下做选择。这不,走亲访友或参加红白事,他俩只能二选一,单独行动,时间还不能太长,因为鸡场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你说人家都是夫妻双双携手参加,而他俩的这种尴尬境遇、内心的酸楚和谁说去呢!
不能割舍自己热衷的事业,常俊彪、崔永桃夫妇只能牺牲家庭,对于孩子们的培养、照顾生活起居根本不到位,对此,他们一直感到很内疚。“孩子们都说,你们见了鸡比见了我们都亲,人家的孩子回到家里吃点这、吃点那,而我们回来就连口便饭也按时吃不上。”夫妻俩说,孩子们看见我们太辛苦,打心里不想让我们干这一行,不过孩子们也好,能理解我们,一般不给我们添麻烦。对于孩子的很多事都管不到,像平时孩子的学习辅导和洗洗涮涮基本上都是自己料理,而我们唯一安慰孩子的理由便是:作为父母,不一心投入到鸡场挣钱,哪来的钱供你们穿衣、吃饭、上学和读书呢?现在,我们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双方家长尽力帮助我们,子女们有时回家也帮助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然说管不到孩子,那你们的日常生活怎么样?此话一出,得到的是他俩无奈的回答。原来这两口子一直都是坚持“人不吃饭、也要打发鸡先吃好”的原则,一天要喂鸡两到四次,时间还是固定的,可他俩的饭就没那么准时了,有迟无早,有时还冷热不定,而且常出现废寝忘食的情况。“现在都觉得有点拖累大人了,俊彪的母亲最近从清源回来,能帮助我们做点饭,而我父亲已经帮助我们捡蛋两年多了。”崔永桃说。
说到住的问题,谁能想到,夫妻俩近年来一直就住在和鸡舍紧挨着的一间15平米左右的房子里,这样一住就是4年。
要说夫妻俩操持着鸡场这一摊子营生就已经够受累的了,但他们为了减少开支,还种着30来亩地,养着一辆农用车,以这些收入来补贴鸡饲料的经费问题。
常俊彪扳着手指头说道:“其实,养鸡前4个月是没有收入的,如打疫苗、育肥、成长过程的经费是需要底垫的,到4个月后才开始产蛋,5个月进入高峰期,10来个月本钱刚能回来,但是,这时,鸡的产蛋率下降,就该淘汰了。所以卖了鸡的钱才是挣的钱。去年蛋的行情好,价格可观,收入较好。鸡养得好,还得遇
上形势好,行情才能好,这样收入就高。如果遇上形势不好,管理不善,出现些问题,有时不仅没收入,还亏本。所以养鸡业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行业。今年以来,鸡蛋市场低迷,行情不好,价格一般,不知以后还能不能涨一涨。”
对于下一步的打算,他俩信心十足地说:“趁我们身体好,想把南一排鸡舍改造一下,东面还有些空地,想用来扩大鸡舍,要不,现在大小鸡循环不开,养了大鸡,不能养小鸡。因为淘汰了大鸡,培养小鸡的这段时间,鸡蛋就断层了,给客户带来不便,如果循环开,那就好了。尽量向科学化、机械化、标准化靠近,这样,省时、省人、又省钱,效益就大了。到那时,我俩也解脱出来,过上普通人的生活,脱掉工作服,穿上时新衣,也潇洒潇洒,对两家父母也尽一尽孝心,要说这几年收入也算可以,盖了几间房子,还得供两个孩子上学,可是家里底子薄,也没办成什么事,不过,这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