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一年岁尾了。各个商店挂出了各种各样大红的灯笼,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急着购买年货的人们,已经闻到了新年的气息,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到了,让人不由想起了从前。
记得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春节,平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只有过春节时才能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好吃的,穿上一件新的衣服,还能得到点现在看来少得可怜的拜年钱。但那时却是最高兴的事了。
经过一个腊月的忙碌,除夕那天早上,就开始打扫院子,每个门上全贴好红红的对联,准备好发旺火的柴。到了晚上,奶奶和妈妈还有姐姐开始包饺子,我和二姐年龄小,就拿个灯笼玩,那时过春节能买个纸折的灯笼就不错了,灯笼形状不一,上面画着名种各样的图案,印象最深的就是西瓜灯了,不过这种灯笼寿命很短的,因为里面是点着的蜡烛,只要风一吹,灯笼偏了,蜡烛就会跌倒,一个灯笼就着火了。那时也没有电视电脑,我和二姐唯一能做的就是点着灯笼,挨家挨户去看别人家的对联,看看谁家的对联字写的好,谁家的对联话寓意好。也只有那天晚上,家家门口亮堂堂的。那时没有卖对联的,字写得好的,就自己写对联,不能自己写的,买几张红纸,按几个门割好了,托字写得好的邻居写。
饺子包好了,全家人开开心心的一起吃了饺子,妈妈给我们准备了压岁钱,放在枕头下,把明天要穿的新衣服整整齐齐地叠在一边。除夕夜是要守岁的,我们姐弟几个每年都会嚷嚷着要守岁,结果不知什么时候就睡着了,父母则要等到十二点接神,放鞭炮,发了旺火才能睡。
新年的早上,早早的,天还黑着,我们就被父母叫醒了,开始吃早饭,那时感觉春节的早上特别的冷,桌上摆着冷冷的熟肉,冷冷的菜,唯一热气腾腾的就是饺子了,所有饺子中包有十二个硬币,据说,谁吃得多谁就有福气,为了能多吃出几个钢蹦,我们都会多吃几个饺子,甚至挑来挑去,猜猜哪个里有硬币,谁吃出来大家都会很开心的。
天亮了,我就和同学们出去玩,兜里还揣着几个小鞭炮,手里拿柱点燃的香,我们边走边拿出鞭炮,对着香点燃了扔出去,大家就堵着耳朵听那一声响。然后到了邻居家,说句拜年的话,叔叔婶婶们就会把葵花啊,花生的,给我们兜里塞满了,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春节过得真有意思。春节是一年的开始,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什么好吃的平时都可以吃到,衣服也不必只等过新年穿了,可人们更加注重春节这个节日,无论在外求学的学子,还是外出工作的人们,过春节时,一定要回家团聚。因为春节给人们带来的是新的心愿,新的希望……